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自由之花遍地开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永来

  龚自珍(1792―1841年),字瑟人,号定庵,清代浙江仁和(现在浙江杭州)人,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27岁中举,38岁中进士,官至礼部主事,48岁辞官南归,先后在杭州的紫阳书院和江苏丹阳的云阳书院讲学,1841年卒于云阳书院。《病梅馆记》是龚自珍返回故里杭州为自己新辟梅园命名“病梅馆”而作,题目又名《疗梅说》。
  龚自珍生活在满清帝国腐朽没落、行将崩溃的时代。当时,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摧残,人身不自由,人格不自由,思想不自由,精神不自由,龚自珍就是受害者之一。《病梅馆记》正是作者以“文入画士”不爱健康自然的梅花,而偏爱病态的梅花,以至用人工矫揉造作的办法摧残梅花的现实,形象地揭露和批判了清王朝严酷的思想统治以及压制摧残人才的罪恶,表达了作者要求个性自由解放,改革社会政治,冲破黑暗统治的强烈愿望。
  文章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社会根源。开篇在简要叙述梅的产地之后,笔锋一转,引出关于评梅的美丑标准的议论。作者用细腻的文笔详写病梅的缘由,有三层:第一,有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以“曲”、“欹”、“疏”之梅为美,此畸形之标准自然使梅难得自由生长。第二,指出上述认识乃是“文人画士”的观点,以揭示产生病梅的社会根源。“未可明诏大号”却又“心知其义”,怎能不让帮凶们心领神会?第三,写“文人画士”的帮凶们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他们“明告鬻梅者”,结果“锄其正”,“删其密”,“养其旁条”;“文人画士”的审梅标准正是要束缚梅花的自由生长,使其不得“直”,不得“密”,不得“正”。如此之梅如何有生气?失去了自由之梅花焉能不“皆病”?这正是《己亥杂诗》中作者所反映的“万马齐喑”的社会现实,统治者扼杀人才,到处是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局面。最后一句感叹:“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道出了作者无尽的痛心和愤慨,同时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
  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具体行动和决心。在上文的基础上,面对如此扼杀人才的形势,作者“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只好“泣之三日”,其哀痛义愤之情可见。于是“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他下决心要“疗梅”,准备花五年的时间使这些病梅“复之全之”,并“甘受诟厉”,专辟一个病梅馆来调理疗养病梅。这段写尽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压制人才、束缚思想的不满,表达了要求解放思想、拼挣人格自由的强烈愿望。作者痛心之极而发誓救治这些“病梅”,然而,以作者一人之力,怎能救得了如此之众多失去自由的“病梅”呢?
  第三段,表达作者辟馆疗梅的意愿和良苦用心。作者表示要“多暇日”、“多闲田”,愿尽毕生的精力来疗治江浙一带大量的病梅,充分表达了他坚持战斗的意志和决心。作者深抒“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的志愿,并发出“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的誓言,其赤诚之情感动天地,朗朗胸怀可照日月!
  这篇文章表面句句说梅,实则句句写入,以梅喻人,以梅议政,托物言志,在平易的生活小事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文章用艺术的形式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反映了作者在专制主义的压制和束缚下,渴望人身的自由,人格的自由,思想的自由,精神的自由,包含着作者的积极追求和战斗精神。“万马齐喑”的阴云笼罩着全国大地,文字狱八股文扼杀着文人的才识,个性遭到摧残,思想遭到束缚,精神桎梏牢牢禁锢着人才。作者抱着一腔热血呼唤“天公重抖擞”,解开捆缚在人才身上的所有枷锁,“不拘一格降人才”,以期天下之梅都得以自由而健康地生长,让自由之花遍地开放。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730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2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