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大学体育课程的“学分制专项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阿丽 万美荣
摘要:学分制专项课是以课程理论为基础,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联系高校实际,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的理论与实践内容的探讨。实践表明“学分制专项课”符合教育部的“三自主”的要求,即“学生可自主选择上课教师、上课内容、上课时间”,同时也符合“让大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学分制;专项课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在一个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并迅速与世界融为一体的大变革时期,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课程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时代的发展要求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具有自主意识、合作能力和社会意识。我国高等教育正适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与时俱进融入世界教育改革洪流。学校体育也要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大学体育课程以何种方式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呢?本文提出了“学分制专项课”的课程模式,供大家探讨。
1.制定大学体育课程的“学分制专项课”的背景
1.1课程观的更新:传统的课程内涵较窄,仅将正规的课堂教学视为课程。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课程的内涵在扩大,超脱了传统意义的课程。著名教育家李秉德教授认为:“课程不仅是正规的课堂教学内容,还应包括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应当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内容有机统一起来。”
1.2 教育部2002年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新纲要),废除了1992年颁布的“老纲要”。“新纲要”对大学体育课程目标提出了新标准;对课程建设和课程评价提出了新要求;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都作出了新的规定;并要求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3年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要求2004年9月开始在各级学校全面实施。
1.3 学校“学分制”教学在高校全面推行。“本科教育学分制”在全国各高校中普遍实施,大学体育课程是高校公共必修课程,牵涉到学校所有本专科学生,与各学科专业教学衔接密切。大学体育课程自身也是学分制改革的重要课程之一,主动适应、积极改革在所必然。
2.学分制专项课的教学实验
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体的教材内容,重新构建适合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教材体系,以满足学生对体育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选编教材内容时不仅要选编一些简单易学,锻炼价值大的项目,还要根据大学生的心里发育特点选编一些比较时尚的运动项目。为此大学体育部组织教师进行了多次讨论,咨询了部分专家,对江西某大学学生进行了问卷(850份)(表1)。又在03级第三学期体育课中进行了“体育专项选项课”的教学实验,开设了“三大球 两小球”、健美操、体育舞蹈、太极拳等十一个专项,学生自选项目,自选教师修习体育课,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教师与学生都对这种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可见开设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表1 你希望体育课应设哪些项目调查统计
为了更好地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适应学校学分制的改革,我们调查访问了全国多所兄弟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情况,研究了他们的教学模式,同时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学分制体育专项课”的课程模式:即学分制条件下的“1+3”模式。 “1”为第一学期的排课形式,“3”后任意3个学期的选项课形式,4个学分,全面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项目。
3.学分制体育专项课内容及评价
3.1 课堂课程的内容和评价
课堂教学是课程结构体系的主体部分,毋庸置疑,课堂课程结构的优化至关重要。根据“新纲要”的要求,遵循课程设置的规律,依据课程目标任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学分制体育专项课建立了以必修课、选项课、俱乐部课、保健课为主的课堂结构。(表2)
表2 体育课程课堂结构与评价
3.2课外课程的内容和评价
课外课程是课堂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是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深化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必然要拓展课堂的时间与空间,将课外体育也纳入到体育课程体系之中,注重课外体育课程的开发。课外体育课程可以开展体育辅导课,帮助体育困难生完成课程任务。
3.3体育文化的内容和评价
聘请校内外知名教授开展体育专题讲座,讨论体育热点问题、终身体育、体育时事新闻、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增强终身体育意识;开展群体竞赛(每月一赛),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运动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课外课程的评价是一项软指标,对积极参加课外课程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
4.学分制体育专项课的实施
4.1大学体育课程暂定6学分,1―2年级每学期1学分,一专项,36学时,每周2学时,学生选课每学期内容不能重复。3―4年级2学分,俱乐部式教学。
4.2必修课:体育基础课和游泳课。体育基础在第一学期完成。以院系、行政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体育课。游泳课在后三个学期选项课中完成。
4.3选项课: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开设。实行网上选课。课程专项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太极拳、散打与防卫、武术等十一个项目。根据学校条件师资配备增减内容。
4.3.1每周一至周五的白天1―7节课开设上述所有的十一个项目课程。
4.3.2每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开设武术、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等五个项目课程。
4.4体育保健课: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时间另外安排。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学分制专项课”是以课程理论为指导,以新《纲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身心健康为依据,结合高校的实际而提出的,体育课程的内容大大拓宽体育教育的时空与教育渠道,有效地开发课堂与课外课程的功能,并使课内外体育教育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产生最优化的教育效益,符合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
5.2建议:“学分制专项课”是在我校的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的,只在我校进行了教学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希望各高校根据各自的场地条件,师资力量,教师配备,制定出最优的体育课程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周学荣.高校体育大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0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