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中游戏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 虹
在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而且学得好、学得欢?如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有益、有用的知识与技能?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教学顺利进行的根本。在教学实践中,将课堂教学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是实现美术教学目标的可行方法。其中,游戏教学的融入更是一种重要的途径。
游戏教学的恰当运用将影响或决定美术教学目的的有效实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违背美术教学规律的一些误区。下面,笔者就潜在的几种误区进行提示,从理性上进行剖析,同时尝试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矫正策略,与同行切磋。
误区一:某老师在执教《大鱼和小鱼》一课时,运用新奇、刺激的教学游戏:采用食人鲳的故事作课堂导入,并当场做了实验,即观看大鱼吃小鱼,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随后再让学生表演模仿各种“鱼”的游戏,学生们都争相模仿“食人鲳”,扑向对方,相互推搡争吵,不得不草草收场。
分析: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必须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课堂游戏教学也是如此。而该教师在安排游戏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上只着眼于趣味,未考虑到“食人鲳”给学生幼稚的心灵留下了可怕的阴影,这种不健康的游戏只能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策略:在游戏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道德行为的正确引导,应该选择一些健康向上的内容和方式来进行课堂游戏,决不能把暴力、血腥等不健康的内容引入游戏中。我在执教《大鱼和小鱼》时,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创设情境――小鱼“嘟嘟”走失了,大鱼妈妈十分地着急,到处找“嘟嘟”,可还是不能找到,怎么办呢?我们能帮它找一找吗?当学生答应时,出示一份大鱼妈妈的传单,上面写了“嘟嘟”的容貌特征,让他们帮“嘟嘟”妈妈找一找。这让低段的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快乐地了解了鱼的一些特征以及画的方法,使一些较难、枯燥的、不易掌握的内容得以顺利地传授。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低段儿童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绘画。如画“蝴蝶”,我是这样说的,“两个圆圈肩并肩,开朵小花变蝴蝶”;画“鱼”时,“肚皮圆圆,身子滑滑,泡儿吹吹,水里游游”。通过形象的儿歌教学孩子们很快地画出了“蝴蝶”、“鱼儿”的形象。又比如画“螃蟹”:上面一座桥,下面一座桥,接起变成房子,左边四条路,右边四条路,上面两个小门洞,加上两把大剪刀,变成螃蟹爬爬爬。孩子们边念边画,很快地在不知不觉中,一只只可爱的小螃蟹跃然纸上。形象性的语言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使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情况下绘画,效果非常好。
误区二:在《戏剧人物》一课中,有教师准备了戏剧人物的衣冠头饰,课中,还真让三四位学生穿着打扮,做起戏来,表演得滑稽可笑,课堂更是人仰椅翻。
分析:选择游戏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是否具有必要性,从而体现它应有的教学价值,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一般参与积极性都很高。但课堂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方式,重要的不是学生外表的活跃,而是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需要出发,充分考虑游戏活动是否能达到实际效果,然后再根据教学的整体安排来确定合适的游戏内容和活动方式。
策略: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正是出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考虑,假如它的教学效果甚微,或者采用其他简便的方式也能达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那么,这一课堂游戏也就失去它存在的意义了。笔者也曾公开执教了《戏剧人物》这一课,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戏剧人物的资料,以及一些画戏剧人物的画家及画作。课始,创设情境――“我校要创立一个小小戏剧团,从现在开始,我和大家就成了这剧组的成员了。在坐的每位都是导演、策划师、设计师、造型师,我是你们的美术顾问。希望合作愉快!”这样确定彼此身份,树立信心,激起情趣。课中,简介脸谱的身份特征时,学生哼唱音乐课中刚学过的京剧《红灯记》的片段,我再哼一曲《唱脸谱》――“蓝脸的窦尔敦,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戏剧人物动态教学中更是采用4个纸板人物动态模型的摆放游戏。一课下来,师生其乐融融,由浅入深,由扶到放,既突出重点又使学生学得轻松。
虽然课堂游戏还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践中它正被逐渐地模式化,经常出现雷同的游戏内容、游戏方式以及游戏评价,因此游戏活动多了也会失去吸引力。为此,我们应该跳出课堂游戏教学形式化的误区,充分考虑游戏活动的适时、适式、适度。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游戏的设计要以该节课的教学目的为总目标,以该节课的重、难点为主题,紧扣内容,在最大能力范围内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0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