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锡春

  摘 要:高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关键环节。其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传授“三基”,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 意识培养
  
  1 终身体育的本质
  
  1.1 终身体育基本内涵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以及接受体育指导和教育,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结束的一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活动,使体育真正成为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1.2 终身体育本质
  终身体育是面向社会所有成员,使其在一生中接受最适当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益处的体育,在其结构体系上强调了人的不同时期体育的不同内容和方法。其本质是为人的终身体育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其目标乃是提高全体民众的自身意识,促进个人身心发展与社会、自然发展的和谐统一。
  1.3 终身体育的特点
  终身体育具有以下特点:(1)自觉、自主、灵活、多样。人们在学校体育教育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条件自觉、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因此,终身体育在体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具有自觉、自主、灵活、多样的特点。(2)科学性、持续性、愉悦性。终身体育强调人们一生中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并持之以恒,达到身心健康、愉快。(3)增强体质,提高素质,丰富生活。现代终身体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通过参加适合自己不同时期的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人际交往,提高生活质量。
  
  2 终身体育的必要
  
  2.1 终身体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社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械化、自动化取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交通电信的现代化,缩短了人们之间空间距离;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和家用设备的电器化,大大减少了人们身体活动的机会和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食物构成的改善,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越来越多,而身体活动却越来越少;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人们居住在高楼大厦中,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加上城市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遭到的破坏等等,这一切都严重地危害了人体健康,造成了“运动缺乏症”、“营养过剩”、肌肉萎缩、适应能力降低、机体退化等“现代都市病”和“现代文明病”。
  另外,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以科学技术发展为标志的新时代,在此之际,国家需要大批人才,而国家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前后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培养一名大学生到博士生的教育投资要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培养人才是为了使用,有用的人才决不是单纯知识的堆积,而应该是强健体魄和丰富知识的结合体。体育运动能有效地促进人的身体健康,能延长人才为国家建设作贡献的时间,起到保护人才的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强烈地认识到,预防和治疗“现代都市病”和“现代文明病”最好的办法就是终身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能够调节和愉悦精神生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能够强身健体,使人们保持生命力,提高有机体的工作和适应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体育健身还能够消耗人体内过剩的营养,维持营养的供需平衡,使人们保持健康的体魄、健美的身材,并使人们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实践充分证明“生命在于运动”,无论国界、年龄,各种行业的人们只要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就会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精神更加充沛,就会使自己的一生更加快乐和幸福。
  2.2 终身体育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
  近年来,人们对生活方式问题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据近期的有关资料记载,在死亡的因素中有60%是因为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所谓生活方式就是一定时期生活资料的内容和人们对它的利用形式及其生活关系的统一。生活资料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精神文化生活资料、消费性生活资料、享受性生活资料和发展性生活资料,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电的发明和利用、汽车进入到家庭等,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方面,社会产品日益丰富,人们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迫切要求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现代生活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人们余暇休闲时间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由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体育作为能够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愉悦心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实人生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身体机能和适应环境、抵抗疾病的重要手段,很自然地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3 高职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3.1 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奠定了基础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战略重点,体育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高职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学生由学校步入社会的转折点,学生学与用的衔接点。高职体育是学校和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全面、系统的教育,其目的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学会锻炼方法,培养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和意识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高职体育是个具有多功能的系统工程,进行体育教育不仅是增强体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健康地生活,这也是体育的社会价值所在。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比较成熟的青年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强,求知欲旺盛,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时期,高职体育教学可充分利用学生在高校学习、接受体育教育的有利时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自练、自控的能力,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转变态度,更新观念,使学生不仅限定在学校阶段里,而且在步入社会后的任何阶段、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独立进行体育锻炼,变成一个真正的终身体育者。
  3.2 高职体育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作用
  体育应伴随人的一生,如果我们把人生中的身体锻炼活动分成若干个环节的话,那么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整体中,刚好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人的一生中,接受系统身体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就是学校体育,体育课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每周按二节课计算可达一千五百学时以上,学校为终身体育提供了实践的环境,而高职体育是以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后所能经常从事的娱乐体育、健身体育、传统体育以及家庭体育和部分竞技体育等为内容,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在身体锻炼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加强主体意识的培养,贯彻“终身体育”的思想和意识,为走向社会后尽快地实现体育终身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由于该阶段的学生文化层次较高,理性及自主能力较强,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身体状况和专业特点,学习自我锻炼身体的知识,发展自我身体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高职体育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迫切性

  现在社会上大部分人缺乏体育意识,缺乏应有的体育基本知识,连最起码的锻炼知识也没有,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社会因素、生活水平、学习环境、工作条件等,不过有一点无可否认,那就是在校期间学校体育的奠基功能没有发挥出来,缺乏终身体育的观念,未能面向社会的需求与未来的要求去培养学生,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体育习惯的培养,这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大缺陷。因此,推行终身体育,着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低血红蛋白等常见病检出率继续下降,握力水平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包括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报考高等院校的考生中,体格完全合格的仅占15%,近85%的考生因身体不合格或健康原因而受到专业限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整天在题海和雪片般的试卷里,得不到喘息,特别是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他们每天的睡眠只有五至六小时,有的更少,课间操的点滴时间、节假日、寒暑假都在做题、背书,根本没有时间去锻炼身体,“豆芽”型、“麻竿”型或者“肥胖”型的有增无减,不少学生“手无缚鸡之力”,缺少青少年应有的朝气。另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我国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8岁,低于常人平均寿命10岁。由此看来,许多人终身体育的意识淡薄,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毛泽东同志指出:“体不坚实则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终身体育对于人的一生是极其重要的,它可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早出和快出成果。因此,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和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是体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4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
  
  4.1 端正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主张在学校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理论和方法。过去,体育教学过多地注重增强学生的体质,强调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当务之急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增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的教育,要把当前体育教学与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体育教学中重视体育锻炼轻视体育理论教育的问题,已进入高等职业学院的大学生,他们在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有能力掌握锻炼身体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人体科学的知识,其中包括体育运动的作用、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体育保健等。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能加强这些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因认识的提高产生强烈的内在锻炼的动机,而且也使他们提高了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他们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锻炼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传授体育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认识体育,提高学生体育认识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使学生真正懂得健康的体质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条件,并以此强化他们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自觉地把体育作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最终形成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4.2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学不可”。兴趣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动机培养的起点,它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动员其心理的积极性,运动兴趣和良好锻炼习惯是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坚持终身的体育锻炼,就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动力又来源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中要善于发现、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首先,实施个性化培养,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已经具有自主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要有1―2个优势项目,使每一个学生自觉参与到自己所喜爱的体育项目当中去,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其次,要从面向健康生活、终身受益的角度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把学生乐意长期坚持的体育活动加进来,如武术、太极拳、健身跑、健身操、跳绳、轮滑、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课程设置应依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基础、兴趣和爱好的差异,区别对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和张扬。体育课的开设时间、方式可逐步趋向机动灵活,如登山、远足、郊游则可结合假期或野营活动组织教学,这种灵活的课程安排可使学生有多重选择,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的机会,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再次,教学方法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逐步实现变灌输为交流,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一为多样,变封闭为开放,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后,教学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应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角度出发,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包括对理论知识掌握的评价、对运动技术、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对学习进步幅度的相对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性的评价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和意识。
  4.3 培养学生的各项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大学时期是“教育体育”向“自我体育”过渡的关键时期,教会学生按自我需要而进行自我锻炼的技术技能,教给学生在各种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坚持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方法,是高职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的问题。学生能否进行终身体育锻炼,要看他们是否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即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适应能力等,也就是人们应具有的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本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看体育课本的习惯,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时要提出些思考、待查的问题,使学生懂得为什么锻炼、怎样锻炼,掌握健身理论知识,评定与监督,使学生不仅得益于健康教育的实践,而且能树立“终生体育”的长远思想。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实践锻炼能力,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项目选择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休闲体育课等多样化方向发展,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材和教法,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互评的能力;给学生选择一些健康价值高又简单易学的项目作为素质练习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和原理,举一反三。再次,要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活动中,每一项运动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也有各自的规则,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分工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顽强意志品质,又要训练学生学会做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工作。如小型比赛的竞赛组织与编排,常见运动项目的裁判工作,新运动项目的推广介绍,运动损伤的预防与保健等,也可让学生承担院系运动会各单项比赛的事务性工作,教师在旁指导,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又可以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最后,要培养学生课外活动能力,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让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来消化、吸收和实践在体育课上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可成立各项体育活动俱乐部,学生可根据自我兴趣分组活动,不仅可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高职体育教学就是要使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根据自己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与健康状况,根据自己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与客观条件,选择体育锻炼的内容,独立地从事科学锻炼,以满足身心健康的需要。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该重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把学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转化为体育能力和体育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最终成为一个终身体育者。终身体育不仅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将对我国高职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立新.如何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辽宁体育科技,2002.2.
  [2]何峰.论学校体育改革与终身体育[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10).
  [3]宁辽贞.谈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