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宝玲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常抱怨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数学常识不能正确理解,还有的抱怨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厌烦情绪。综合这些信息分析,这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过于呆板缺少情趣,从而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觉得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首先就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情趣是什么?情趣就是情调趣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谈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就讲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术通而未得,悱者口预言而未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创设一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并能很好地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情境创设不是简单盲目地取悦学生,应该有一个科学规范的规范和原则。具体地说,我们应充分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逻辑性:情境创设自然合理,它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2)新颖性:要尽可能做到新鲜奇特,引导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进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澜;(3)目的性:使学生初步了解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形成一个欲罢不能的追求目标;(4)准确性:对问题的表达不仅要简明,而且要准确,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会感到困难,要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机制和情感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情趣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引入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成功的导入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关键因素,所以优秀课堂导语的设计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外活动的兴奋中引入课内学习上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驱动力,为新课讲授做好铺垫。如:在教“正数与负数”时,我引用了苏东坡先生的佳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阴与晴、圆与缺、悲与欢、离与合都描绘了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截然相反的真实状态,这些矛盾的东西融为一体,营造和谐而真实的生活氛围。在数学世界里,一对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也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他们彼此矛盾而又和平相处,为数学世界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子转移到数学课上来,很自然地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了解数学的兴趣。
  
  二、用富有逻辑性的趣味故事、笑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哪怕是一则故事、笑话,它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数学奥妙。例如:在讲解“乘方”时我上课前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印度王国,一个丞相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很快喜欢上了下国际象棋。一天,国王问丞相有什么要求,丞相说让国王按他的要求在棋盘上放麦粒,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4粒、第三格放8粒、第四格放16粒,按这个倍增的比例放满整个棋盘的64个格子,他只要棋盘上的麦粒即可。”这时一个学生突然说:“这个丞相太傻了。”其他学生随后也跟着议论纷纷,这时我适时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函相是聪明还是傻,这到底有多少麦子吗?那谁能先猜一猜?”“50斤。”“120斤。”“1580斤。”……有的甚至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我适时问道:“大家想知道答案吗?”我告诉大家一个粮仓的米还摆不完一半棋格子,全部摆满后成了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啊。”室内顿时“啊”声不断,一双双差异的、惊奇的、渴望知道答案的眼睛不断地看着我,我及时地问大家:“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得到的吧?只要大家学会了今天的知识,这个问题你就迎刃而解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讲乘方埋下伏笔。
  
  三、通过新课创设情趣,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新课设计如何体现新颖独特,如何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例如:在讲解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时,我做了如下设计:我把学生带到操场,问:“同学们谁能知道球场边那棵最高的树有多高?怎么测量?大家讨论一下,看谁的方法最好?”操场上立刻活跃起来,大家围着树转着、瞧着、想着、议论着:“把树砍倒量。”“反对,这种杀鸡取卵的方法不可取。”“爬上去量。”“不行,太危险,另外嫩嫩的树尖儿怎能承受得起。”这时,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张亮同学说:“量出身高、人影高、树影高,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计算出来。”我鼓励道:“很好,张亮同学动脑筋了那么其他同学哪?你们动动脑筋看还有其他方法吗?”这时,我看到一双双一眨一眨的、好奇的眼睛在看着我,我及时调动大家的情趣,问:“看谁动脑筋?看谁还有好方法?”当大家苦思冥想、兴趣正浓时而又对问题的解法一筹莫展时,我把握机会及时向他们介绍本章将要学的知识及其生活实践中的一些应用。通过这样的引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调动了他们探求新知识、渴望得到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达到超乎寻常的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增添课堂魅力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程度,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媒体教学能使问题更形象化、明确化;能把呆板的知识灵活化、生活化,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通过媒体教学能直观、形象地了解、掌握、优化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予以消化、吸收。所以媒体教学成功与否,有时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此,这要求我们在利用媒体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激发学生、刺激学生,通过感官材料,丰富学生的联想,丰富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使之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总之,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媒体,创设一流的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使课堂丰富多彩,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很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