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人为本,创设开放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景森

  新课程提倡开放的课堂,提倡以人为本,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和自由表达思想。因此教师应改变观念、更新观念,潜心关心学生的情感因素,重视情感态度的形成,活跃课堂气氛,获得情感因素,以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真正实现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和目标。
  
  一、改变观念,转换角色,创设和谐课堂。
  
  1.教师的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改变观念,转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及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才会和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消除学生内心的紧张感,从而调动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困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3.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二、暗示教育,期待成功,激发学习信心。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这固然有外部客观环境,如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曾有学生在贺卡中写道:“希望老师多笑,多与我们交流。”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反之,教师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发泄在学生身上,势必给学生造成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被动消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荡然无存,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阻,又怎么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三、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现在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忙于教学,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后进生关注较少,这个情况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合作精神是培养情感态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多设计相关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多给他们自主创造的空间充分展示自我。尤其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说起,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
  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如果漠视这些后进生,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还会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进而使他们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也不愿和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消除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再者,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师生之间建立起融洽、民主的互动关系,经常在一起探讨学习方法和检验学习效果,教师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逐步形成教学相长的喜人局面。
  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生活和态度因素是活跃的、富于生气的。只要我们重视情感因素,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方法的作用,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每一堂课都能展现激情和智慧的完美结合,进而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