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尊重差异,张扬个性,提升学前教育品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柳秧

  摘 要: 造成当前幼儿教育中“均衡教育”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该辩证地看待“均衡教育”,努力在教育实践中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从而切实提升学前教育的品位。
  关键词: 均衡教育 个性教育 问题分析 解决策略
  
  传统教育注重“均衡教育”,强调弥补薄弱、全面发展,体现在幼儿教育大纲和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而我通过暑期参加幼儿园帮教活动,对该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适用性有所怀疑。诚然,能得以全面发展是最好的结果,然而深入思考幼儿个体和教育的结合,不难发现并不是每个幼儿都可以实施全面教育、全面发展的“均衡教育”式模式。
  一、从教育对象看,需要实施多元化教育
  教育最终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反思的问题。幼儿教育的对象是3至6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聪明可爱,正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而“均衡教育”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是对幼儿主体性的忽视,这也是传统教育的通病,以一概全。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有些教师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便一刀切地进行“填鸭”教育。而现在的幼儿教育,提倡的是个性教育,要尊重每一个幼儿,发现每个幼儿的个体优势,加以培养和教育。同时,幼儿的知识、能力是多方面的,一种知识、能力的短缺也不会必然成为幼儿未来生活的绊脚石,但埋没了幼儿个体优势则必定会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况且,在如今的社会中,某个领域的专才远比多个领域的平庸通才更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观点是持续性的。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当中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幼儿园。”“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道出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道出了幼儿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事实上,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目标),在实践中就决定着我们怎样去培养人。审视学前教育目标,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仍偏重于“智育独尊”,忽视全面发展;注重育人标准的“大一统”,忽视对幼儿独特个性、多样性的尊重和提倡。正如《学会生存》中提到的“如果教育要继续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能够运用智慧和精力去满足个人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它就必须克服自满和墨守成规的缺点。教育必须经常检查它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脑科学告诉我们,大脑内的活动方式不是简单的功能定位,而是由各大区域(模块)“协同作战”的结果。那么在大脑自身发育的过程中,也需要全面均衡地发展。任何只注重某一方面开发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大脑内部均衡结构的破坏,最终导致畸形发展,阻碍功能的非正常运转。同时,每个个体大脑内部结构又有细微的差异,正是这种细微的不同决定着每个人的能力倾向,如加德纳的“七个智力中心”理论的提出。应用多元智力理论于教学实践,那种唯一的评价标准只能扼杀众多人的潜能的发掘,而统一的教学策略又未必对人人都能奏效。例如对乐感差的孩子采用说唱教学策略可能收效甚微;同样,图画和想象教学策略对形象思维较强的儿童很奏效,但对语言智力和身体运动智力较强的儿童则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吸收脑科学成果,把尊重个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目标建立在更加科学、合理的大脑生理结构和功能开发的基础之上。正如上海生理研究所李葆明研究员所说,从脑科学角度,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人人具有一颗“有创造性的负责任的大脑”。
  二、从教育焦点看,需要实行差异化教育
  “均衡教育”观念的关注点在于“补短”,而不在于“育长”,最明显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没完没了的加课,如果说这种现象以前多存在于初中、高中教学中,那么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现象已经逐步蔓延到幼儿教育中,并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在幼儿教育中,我们用“均衡教育”来说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明白:具备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个体优势的幼儿是现行社会幼儿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幼儿发展前途的不是他最薄弱的环节,而是孩子最擅长的环节。毕竟,一味追求全面发展、全面平衡是不现实的,每一个幼儿的智能都是多元的,某一方面的欠缺不一定也不应该成为其追求其他方面成功的障碍。而受制于“均衡教育”观念,这些幼儿的个体优势通常都得不到培养,甚至是被扼杀,这也是现行幼儿教育中的主要矛盾点所在。
  毫无疑问,关注薄弱环节对孩子是有所帮助的,但这种关注往往伴随着对其个体优势教育投入的减少。这样一来,可能孩子会平衡发展,但各方面又都无所长,只是略知一二,甚至是一知半解,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抑长补短”、“拔苗助长”,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在现代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意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而不是现实状态,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方向而努力,但不应该成为教育实践的死框条,教师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个性优势的发展和培养,使每个幼儿有自身独有的优势。例如莫鹏小朋友,他的各方面能力均很一般,尤其是数学极差,但是他的音乐能力却很强,具有很好的音乐天赋,按照“均衡教育”的理论,教师会花费大量精力去教导他练习数学,可能他经过努力,数学也达到了中等的水平,从而符合了“均衡教育”的要求,但极有可能是他从此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越来越讨厌数学,而且对学习丧失了信心,甚至严重影响到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阻碍其个性优势的发展;然而,如果我们根据他的个性优势,培养他的音乐才能,帮助他找到成功的基点,提升对学习的信心,长大后他很可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而不是成为又一个“均衡教育”的牺牲品。
  三、从教育者方面看,需要实施个性化教育
  “均衡教育”的教育观念由来已久,在基层教师的教育工作中根深蒂固,可以预见,若将此观念转变过来,仍需时日,也许是旷日持久。因此,一个好的教育局面,离不开教师的付出。要想使幼儿教育有好的面貌,使孩子主动发展,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幼儿发展的脚步。因此,现在的幼儿教育更需要注重个性教育、善于发掘幼儿个体优势并加以正确引导的教师。为此,教师应该努力做到: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是孩子的引路人,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和质量就难以保证。②善于学习,积累经验。不仅仅是指对书本的学习,更要从同行、家长中去学习,而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幼儿中去学习,只有真正深入到幼儿的世界中去,才能对幼儿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工作。③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教师应从“均衡教育”中不断地去反思缺陷和教训,并积极地导向个体优势教育中去,逐步转换自己的角色。
  大多数幼儿教师的“均衡教育”式教育方法的形成是由整个教育大环境造成的,但这也并不能成为幼儿老师由始至终推行此种教育方法的理由,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自己,丰富自己。
  四、从教育环境方面看,需要辩证看待“均衡教育”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整体的教育环境。这是在社会需求、教育制度等各方面因素长久影响下形成的,要想改变,确非朝夕之间。应试教育由来已久,应该承认,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但社会发展至今,这种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需求,而呼吁更具针对性的专业人才。毕竟,一个人的智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3至6岁的幼儿。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幼儿整个未来人生的发展起着启蒙的作用,很多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作为这一领域的从业者,更应积极地研究和实践,以改变这一现状。而这就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总之,造成幼儿教育“均衡教育”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大环境的原因,又有家长和社会的原因,而幼儿却是弱势群体,如何尊重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幼儿的个性需求,是当前幼儿教育工作应大力反思和着力改进的焦点,更是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付出。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教育与幼儿幸福一一对幼儿教育的一种反思[J].幼儿教育,2000,(4).
  [2]霍力岩.当代西方幼儿教育研究的几个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3]张小永.后现代课程理论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