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殷丽娣
摘 要: 初中是学生重要的发展阶段,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对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文章认为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改革中,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中采用探究性学习,把美术知识和思维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产生灵感和创造力,发展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形成探究性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探究性学习 能力培养
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主要注重考试科目的教学,对于美术课这样的非考试学科则重视不够,因此在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初中美术课依然多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流程,以教师的引导、讲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大胆实践,开阔视野,尝试用探究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一、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会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在探究中教师会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建设性意见,充分尊重他们的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容易树立创新精神。
2.有利于学生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并使这种兴趣与精神转化成持久的情感与态度。与此同时,引导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开发创造潜能,从而学会在新情境中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时,自觉主动地融会不同学科的内容,使各种知识与技能互相贯通,彼此联系,逐步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探究和发现的能力,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初中美术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学生们不仅在审美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在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自学能力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在此同时,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也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具备了基本的艺术态度:视觉意识比较敏锐,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比较独特的反应;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
二、培养初中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原则
1.实施探究要突出问题性原则。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这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实施探究要突出过程性原则。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困难挫折,教师要多关注每个学生的情况,以宽容、鼓励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解决问题。
3.实施探究要突出开放性原则。这个开放性包括教学设计中目标拟订的开放、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和评价方式的开放。
三、培养初中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策略
1.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首先,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发言、主动讨论,达到开发智力,培养思维,并逐步学会自己研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其次,创造表达交流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在师生、生生互动探究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思维,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再次,创设动手操作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动手操作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的手、眼、脑等协同作用,同步发展,培养和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例如:我听过一节知名教师上的《室内设计》一节课,本节课先由学生上讲台自主教学:以一段视频节目引出“环保设计”理念;再由老师以“我的设计日记”形式,推介自己的装修设计理念,通过大量图片资料,联系教师自我居室小场景,切入本课主题――“注重设计中的文化品位”。在最后的环节中,生生间展开了“提毛病,征方案”的室内装潢设计应答互动,全体同学情绪高涨,直至下课,同学们对室内设计的探究仍余兴未了。本节课课堂是开放的,学生是活泼自主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2.运用恰当的探究形式
我们在组织探究活动时,要因地制宜,适时恰当地运用探究形式。初中美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有:一是独立探究,即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可以增强初中生的自主意识,培养探索钻研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三是班级集体探究,主要是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
3.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
在组织美术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些科学的探究方法。我通过多年的教学一线实践,经常让学生用下列方法进行探究:一是操作发现法。即让学生通过动手绘画与制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二是观察归纳法。即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艺术的一般规律。在归纳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对艺术的抽象概括能力。三是类比联想法。即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和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绘画的原理、方法,推出结论。类比、联想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引导探索法。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学生在自主参与、情感体验、思维升华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操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从而形成了师生平等互动、灵活开放的双方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如在教学《标志艺术赏析》一课时,我在课堂中采用抢答的方式,留给让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标志的特征和艺术魅力,渗透基本的美术素养和美术知识。促使每个学生真正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学习探究、创意构思、自由创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朱梅青.民间美术研究的现实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2]石嘉.美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刍议[J].成功(教育),2007,(12).
[3]张文勤.初中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新课程学习(中),201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