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晓红
摘 要: 初中物理课是刚进入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步入科学殿堂的第一个阶梯,能否上好初中物理课,对能否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思想的建设者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可以将微观过程实施宏观模拟,便于观察;可以优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反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应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扩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新课标也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不仅已经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且加强了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的力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师生互动的变革。大量实践证明,在初中各学科的教学中,有效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观察、思维、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初中物理课是刚进入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步入科学殿堂的第一个阶梯,能否上好初中物理课对能否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思想的建设者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人才成长的起点。学生若对物理学习感兴趣,则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明显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能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信息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有声、可视、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进而能为物理教学创设具有“疑”、“趣”等特征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物理“序言”课的教学,除了演示有趣的物理现象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录像;讲“机械运动”时播放地球自转、绕太阳公转及整个太阳系运动影像;讲“宇宙探秘”时播放宇宙天体运动的图片;讲“浮力”时播放“死海不死”的图片等,这些有趣而奇妙的物理现象,能使学生看时如临其境。这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以后的物理内容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应用信息技术,将微观过程实施宏观模拟,便于观察。
视觉是人们获得信息和感知的主渠道。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视觉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概念的建立、规律的验证,都要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物理现象,而不少物理现象是发生在微观世界中的,难以观察,这是传统教学中遇到的又一个难题。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这类难题,反映在投影屏幕上的物理图像,将微观现象变成宏观现象,可见度大,便于学生观察、记忆、理解和掌握。例如,学习“弹性势能”时,小球碰撞弹簧片的形变不易观察,可用“动画”将其展示出来,学生仔细观察碰撞过程,又如学习分子的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时,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现象,可应用信息技术模拟出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过程,从而将微观现象变成可直接观察的宏观现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形象地感知这一对现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物理现象,从而有效地掌握这一知识。
三、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
物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初中生多偏重于形象思维。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化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依据,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达到突破重点和难点的目的。比如在讲述通电直导线的周围磁感线环绕方向、磁场方向,以及摆上小磁针的指向等问题时,运用电教媒体,可使这一在同一空间发生的几个物理现象得到简洁、有序的表现和阐述,使教学手段得以进一步优化。初中生的空间想象力差,对这类物理现象,用传统教学方法难以使他们达到全面彻底理解,学习中的难点。电教媒体投影仪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再比如在讲“电流”的概念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让本看不见的电流变成动态的画面,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感观认识,从而为建立电流概念打下基础。
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反馈。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目标,需要反馈。以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采用让学生上黑板演题、书面检查、收缴作业等方法。在课堂上,当场了解学生学习的即时效果,既费时又费力,而且不全面。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则可以利用多媒体展台来反映学习效果。教师即时讲评,学生及时更正,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新颖解题思路得到展示和推广。这种方法省时、省力、检查面大,又能使学生学习的正确和错误信息当堂得到反馈,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手段使多年来我们培养出的大多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较少创新型人才。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的教育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呢?这就要依靠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因此,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励探究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述“大气的压强”时,不只是将其定义写出来讲一下就可以了,而是先让学生看一段形象生动的录像“马德堡半球实验”。接着分组讨论,几分钟后再把录像图像放慢,甚至停留在某一变化过程,按其变化分步剖析,最后得出结论。可见,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使学生易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将信息技术非常自然地应用于物理教学中,可以优化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