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承琼
兴趣是人力求探究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努力去获得广泛的知识,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就我在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些浅见。
(1)师生情感交流法。师生心理相容,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俗话说“亲其师必信其道” 。教师要爱护、关心、体贴学生,要有宽容大度的气质。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常常随着教师的情感而转移。对教学工作好、态度亲切、关怀爱护学生的教师,学生就喜欢亲近,愿意学习自己所尊敬的老师的课程。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2)导入激趣法。“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 ,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活动、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简介背景导入、简介作者导入、巩固导入、问题导入、对比导入、歌谣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每节语文课的导入不要千篇一律,要花样翻新、切入实际、有针对性。学生觉得新颖有特色,就会自觉配合教学,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①情感法:即教师在教学中再现文章的情境,使学生身入其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产生一种真切感,从而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播放录音,使学生受到感染如临其境;也可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进入其境;还可以利用挂图、图片、实物或放幻灯片、电视创设情境,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②巧设疑问法:“学贵有疑”,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思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中设疑要讲究方式和内容,最好在学生“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 时巧设疑问,再引导学生释疑、解疑,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③表演法: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表演的形式把课文内容再现出来的一种方法。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童话、寓言故事等,老师可以把它改为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来扮演课中人物,这样学生既了解了课文中的人物,又了解了故事情节,从而理解了课文内容,加深印象。④对比法:即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教材用来进行对比阅读,从而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清事物的本质。对比可以纵比,也可以是横比。针对课文的特点来选用,有时两者皆用。⑤竞赛法:即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比赛中去。小学学生,喜欢争强好胜,都想争得赢家。语文教师必须充利用其特点,在课堂上可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背诵比赛、诵读比赛、查字典比赛、写字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
(4)课外活动,发展兴趣。“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兴趣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求多方面的活动”。小学生天真活泼,尤为好动,兴趣十分广泛,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应开展各种语文课外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春游、秋游活动,要求他们记一次有意义的春游或秋游活动;课外活动阅读书报活动,手抄报活动,制作卡片活动;还可开朗诵会,故事会,出语文专刊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多种兴趣,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能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多方面能力,开发他们的智能,培养创造性人才,为上初高中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苏霍姆林斯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今天,我们应该从小学生抓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乐学,才能很好地提高他们的能力,使他们今后成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6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