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联合电子备课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一新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环节,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预设”,所以备好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网络电子备课的实施能够改变教师传统备课模式,把教师从繁冗的书写重压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熟悉教材教法和学习辅导,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研究,将教研活动与教育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成为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打造精品课堂、高效课堂。一整套完善的多校联合电子备课应用不仅能满足教研活动的要求,而且能适应校间教研的需要,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带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多校联合电子备课应用需着重考虑备课、共享、评价、管理四个方面,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模块化的电子备课
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在电子备课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利用Word、博客、论坛等电子文档编辑功能建立电子备课平台,并通过资源库、FTP等方式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有限的共享,尝试把教师从繁重的传统备课模式中解放出来。在以上这些尝试过程中,由于缺少一个专业有效的电子备课系统,教案的课时信息、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板书内容、习题布置等各个模块被简单地堆放到一起,教师备课与传统纸质备课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备课至少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处理好教师备课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教学提示信息与实际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分割,向学生展示的内容要直观、明了。二是实现图片、声音、视频、动画、PPT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适时展示多媒体素材,不像在原来的多媒体课堂上,要依次打开资源管理器的各个文件夹,教师手忙脚乱,降低了课堂实际教学效率。
二、多校范围内的共享
电子备课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每一个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个人的圈子而闭门造车。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引入教案共享概念,狭义上的教案共享是在学校范围内的共享,更大范围内的共享是整个区域的。优秀的区域共享不仅能够让教师查看本学校的共享教案,还可以查看本区域内其他学校的共享教案,知道学校和区域内的优秀教师是怎样备课的。可以将共享教案收藏后进行修改使用,实现二次备课,通过相互借鉴和反思,取长补短,快速积累教学经验,实现学校及区域内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激励式的备课评价
为提高教师备课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对他人的备课进行打分和评论,在教学工作中实现跨时空、跨学校的互动交流,开阔视野,集思广益,互相促进,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研。学校可以对教师备课进行检查和评价,给出权威意见,作为教师绩效考评的依据,引导教师备课向高质量发展。在教案展示上,在重要位置显示星级教案排行和活跃用户排行,调动教师创建优质教案的积极性。激励式的评价模式便于实行备课质量监管,保证教师备课的质量,提高教师备课的积极性,防止出现教案抄袭现象。
四、双级联动的管理
多校联合电子备课的管理依靠学校与协作片主管单位双级联动。从学校角度看,通过便捷的网络电子备课,定期对指定的年级或学科教案进行检查,动态掌握学校教师备课情况,保证备课的质量,将学校优秀教案推荐到区域中心共享。另外,学校还可以对教师教案进行分类统计,及时掌握教师备课的总体情况,以便作出科学的管理决策。协作片管理组织主要负责备课业务指导,组织筛选名师备课,推荐给区域内的其他教师共享,调动整个区域的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提高区域教研工作的成效。在传统备课中,集体备课的程序十分繁琐,通过多校联合电子备课的共享功能,学校组织教师同备一节课,协作片组织学校同备一节课,协作片备课将成为现实。学校与协作片主管单位双级联动的管理是多校联合电子备课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在充分考虑以上四个方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开发了多校联合电子备课系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已进入试点应用阶段。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不断听取教研人员的改进意见,对软件进行完善,目前该软件拥有教师用户1000余人,备课资源数量超过10万,受益学生1.5万人,备课系统已成为教师教研的必备工具,提高了教学质量。多校联合电子备课系统使网络备课从常规教学入手,通过对传统教研的突破与重构,把共享区域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使教师拓宽了视野,方便了学校教学管理电子化,从而使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现实。
在多校联合电子备课应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网络电子备课相对于传统备课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如传统备课的面对面交流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场说课、评课就必须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训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活动需要有机结合,相互弥补,从多方面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