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凌夏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有机渗透德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数学的发展史,激励科学精神和爱国心;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以数学的美学特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正面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数学;德育;渗透
奥地利的布贝尔曾经说过:“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教育”与“育人”密不可分,小学阶段既是儿童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儿童接受教育和影响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全神贯注参与学习活动,其内心是愉快的、行动是积极的,观察、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活动就会最主动、最有效。
唤起学生学习需求感的因素很多,可采取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成功欲,在教学中,可适当组织开展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如“接力算赛”“智力抢答”“错题医院”“师生速算赛”等,让学生向往成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数学的发展史,激励学生科学精神和爱国心
首先,介绍数学史的目的,主要是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发展科学,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的精神。爱因斯坦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或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其次,用中国数学史的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联系九宫填数、古算术题、圆周率等内容,可以告诉学生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为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讲到四舍五入时,可告诉学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四舍五入进行计算的国家。
三、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的发现,数学的发展,数学内在矛盾的运动,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处处皆含“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等客观变化发展规律。这些都是客观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例如,教学中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不是数学家们硬性规定的,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以数学的美学特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华罗庚先生说过:“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没有艺术性,这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人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里枯燥乏味一样。”数学中的美基本内容是数学语言和解题方法的简洁美,几何图形与数字排列的对称美、数学结构与公式的统一美等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数学的科学美,在审美的情趣中愉快地学习,提高学习热情。
五、正面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使其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正确的科学性。数学的计算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有半点马虎。小学生可塑性、模仿力强。并且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主要应培养学生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如: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不仅要注意听老师讲课,还要注意听同学发言;要求独立思考,认真审题和计算,在计算时要注意纵横检查,书写整洁,错题及时改正等。教师要按要求反复训练,及时评价,予以鼓励或纠正,强化印象,持之以恒,最终形成习惯。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为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做有心人,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研究数学德育的切入点,抓好德育渗透点,就能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