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智全

  阅读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的手段。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因此,为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新世纪人才,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推动他们去探究学习。要想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水平,就得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计悬念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与导课有直接关系,导好课不仅能紧抓住学生强烈的兴趣,还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用课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学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探索的欲望,将学生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1.以挂图设置悬念导入
  挂图直观形象,不仅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唤起其求知欲的魅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一张飞流直下的瀑布挂图可使学生自觉地吟诵《望庐山瀑布》,一片枫叶使学生想起对“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的吟咏。
  
  2.以音乐设置悬念导入
  音乐轻松活跃,能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先放优美动听的歌曲《愚公移山》,随着“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的美妙音乐,学生情不自禁地打起拍子跟着唱了起来。音乐停了,我创设悬念:“愚公创造了什么奇迹?让人感叹什么?愚公在什么情况下移山的?想知道他成功了吗?”学生积极地“想”。接下来学生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去认真读课文。
  
  二、教师引读质疑,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宋代大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教会学生主动质疑,有了疑问,才能达到自觉思考和读书的目的。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在学习《大海的歌》一课时,课前学生质疑:“大海会唱歌吗?唱的什么歌?是不是海浪的声音就是大海的歌?”教师点头说:“老师也很想知道答案,咱们一起读书找答案吧!”于是学生马上带着疑问自觉地去读课文,读后学生有所感悟:大海的歌不只是海浪的声音,好像还有更深的意思,但又说不清。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说:“那么咱们继续再深入读课文,把问题弄明白好吗?”这样,教师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诱导学生去阅读课文,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朗读―质疑―朗读―释疑的方式解决了问题,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创造朗读条件,巩固阅读兴趣
  
  1.给学生的朗读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展示机会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朗读赛、精读赛、自由朗读、模仿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与游戏相结合,增强活动趣味性,激发其阅读热情。让他们在各种阅读比赛中唤起读书的内驱力,激发斗志、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2.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去享受阅读的乐趣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动笔墨不动书”,读书既要用心还要勤于用笔,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例:“摘录好词佳句”,“写读后感”或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把读书既当成一种享受,又当成一种创作。例:在教《夏夜荷花》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不妨说:“我知道大家很喜欢这满塘的荷花,下面就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吧!读、画、写、演都可以。”学生很兴奋。有的摘抄了好词佳句,有的画出了荷花的外形,有的赋了小诗……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以不同方式,表达自己所想到的,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尽情享受爱与美的情感。
  
  四、拓展学生课外阅读范围,提高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又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新课程语文教材篇篇文质兼美,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但所选内容数量有限,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书籍拓展的知识才能反其三。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些例子要保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应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篇目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学生们导航,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根据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帮助他们选好读物,引导他们读好优秀的课外读物,从中汲取知识的营养。比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教师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向学生推荐《水浒》;学习了《赤壁之战》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正是我们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
  总之,要通过多样的阅读方式,注重阅读方法,指导重视阅读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阅读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能提高阅读效率,提高阅读能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作者单位:甘肃武威市凉州区羊下坝学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