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如何阅读名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宗义

  摘要:本文从阅读的兴趣、阅读的方法和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三个方面探讨高中学生如何读名著的问题,以及中学生如何通过读名著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丰富自己的人文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胸怀,积淀自己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名著 阅读 引导
  
  文学名著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对读者具有深刻的认识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审美作用。俄国作家赫尔岑曾说:“莎士比亚和哥德抵得上整整一所大学。”由此可见,阅读名著,会获得历史和现实、社会和人生、自然与精神的种种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阅读名著,就是在积累文化,积累知识,积累情感,积累智慧,总而言之,是在积累才华。积累了横溢的才气,写起文章来自然会才气横溢,就能见解深刻独到,文采飞扬。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因为它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有超越一般作品的长处。学生要扩大知识视野,积累文学素材,提高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必须认真地、仔细地阅读名著。
  
  一、关于阅读兴趣的问题
  
  第一、要让他们找到自己喜爱读的,然后教学生一些常规的阅读方法,比如:写一些读书札记,谈心得,谈感受等;其次,家长和老师应该与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对读名著先有个了解,增加其阅读欲望;第三、可以结合电影电视阅读或结合戏剧情景交融阅读等。
  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把读经典名著当作一种愉悦身心的快乐。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这就得注意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我曾这样做过:每周要求学生读一本文学方面的书,在周末写一份自己对读这本书的感想,开始的时候学生是当做任务来完成的,后来他们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不再需要提醒,他们自己很乐意就完成了。学生自己就喜欢读书了,自然而然写作水平也提高了。
  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经常有意无意地引入一些名著的内容,这能给学生一些向往,初中学生比较好奇,他们也就希望自己能够像老师一样。所以他们就自己会去找一些相关书籍看的,这样很容易就让学生能够对读名著产生兴趣。
  当然,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的方法很多,我们教师应该结合当地的现实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这方面的兴趣。
  
  二、关于如何读的问题
  
  其次就是读的问题。古人有很多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朱熹的“三到”读书法,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等,都可以用作参考。要结合自己的阅读情况,根据自己的爱好,涉猎范围,确定适合于自己的读书方法。但必须强调的是:名著必须精读,不是读一遍两遍就行了,要读三遍五遍,甚至十遍八遍才行,如能像茅盾先生背诵整部《红楼梦》那样就更好了。一般说来,精读中不但要记住情节、人物姓名,而且要注意识记、理解文中的诗词妙语,精妙的章节甚至要能背诵出来,只有这样,我们在今后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再次,在读的基础上要写。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有一定道理的,要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起到推动读书的作用。既然是一部名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一定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学习,可见读书在写作方面,从大的思想内容到小的只言片语都可以是写作材料。
  要注意交叉阅读。要把读名著和读报刊时文结合起来,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头脑进行思考。要善于把名著里的事例、思想、艺术等方面与报刊时文进行比较,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取其精髓,弃其皮毛,跟着时代一起前进。任何一部名著,由于时代、阶级、地区等方面的局限,总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我们要善于用批判的头脑进行思考,广取长处,为我所用。
  第三,开展写读书笔记活动,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读了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后,可以摘记其中优美的词句,就自己确有所感的内容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能使表达水平不断提高。当然,做好读书笔记的关键是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同时,几个同学还可自由组合成读书小组,以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之间经常互相交流阅读内容和心得,对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大有好处。
  
  三、关于如何引导的问题
  
  教师不应操纵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首先在书册选择上引导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由的阅读,教师不能越俎代庖,随意指定,硬性摊派,强求统一,而应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个性,在给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和指导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阅读书册。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的材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去享受无拘无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喜欢想象、幻想,他们可以选择想象瑰丽的科幻读物;有的学生多愁善感,囿于内心,他们可以选择感伤婉约的诗词散文小说;有的学生性格外向,他们可以选择豪放的诗词或紧张激烈的传奇武侠;有的学生抱负远大,脚踏实地,他们可以关注那些能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和引路作用的名人传记……。在自主选择阅读的书册中,学生会时时体验到发现自我的乐趣。
  其次在积累方式上引导
  积累是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北师大博导刘锡庆教授强调,一个人学语言,第一是靠积累。在课外阅读的积累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好的文章或段落背诵下来;可以引导学生做摘抄,如在阅读过程中把优美的词句、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写上点评或心得;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圈点批注……教师不应强求学生统一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积累方法,而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积累方法或几种积累方法结合,让学生在自主积累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收获。
  再其次在合作交流上引导
  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在小组交流中,可以互相合作,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可以互相探讨与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小组成员的智慧,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讨、交流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同时,提供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阅读心得,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课外阅读中的合作与交流,满足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传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同时还使那些原本没有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场”的影响,产生谐振,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使学生获得共同的发展。
  总之,通过阅读才能吸收文章内含的作家的思维方法,道德品质和艺术修养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丰富自己的人文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胸怀,积淀自己的文学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一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43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