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流动儿童生活环境与教育支持系统的个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海波 秦金亮

  [摘要]流动儿童的复杂生活环境和教育支持系统值得关注。通过对流动儿童辉辉及其家庭成员、幼儿园教师等的访谈,以及持续3个月对辉辉日常活动的观察与分析,研究者发现,家庭养育、家庭文化资本投入与周边环境等都影响了辉辉的教育和发展。要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流动儿童父母的教育观念有待改变,幼儿园、社区、政府、企业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关键词]流动儿童;生活环境;教育支持系统;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9-0049-04
  
  随着家庭化迁徙大潮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前儿童从农村进入城市。家庭经济环境、亲子关系、邻里关系、父母教育期望等都对流动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幼儿园是流动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场所。社区、政府的支持力度和保障措施等也会深刻影响流动儿童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流动儿童的生活环境与教育支持系统,以便为其提供支持,促进流动儿童健康发展。
  本研究所指的流动儿童是指那些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城市,已经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却没有所在城市户口的儿童。为深入了解流动儿童的真实生活情况,研究者――“我”选取流动儿童辉辉(男,2006年4月1日出生)为研究个案,通过31次对辉辉及其父母、教师等的深入访谈和持续3个月的密切观察,全面了解了辉辉的生活环境、家庭养育形态等,获得了有关流动儿童生活环境与教育支持系统的有效信息。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1、家――“已经很幸福了”
  2004年,辉辉爸爸开始做砖厂的铲车司机,辉辉妈妈在同一砖厂从事装车工作。夫妻俩一个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除去日常花销,每个月能剩余1000多元。辉辉有一个姐姐,叫萍萍,在读小学。辉辉全家住在城乡结合处工业区的一幢职工宿舍楼里。辉辉家共15平方米左右,是楼里面积最大的一个房间。辉辉妈妈谈到自己的居住条件时很满足。“就是房间有点儿挤。因为我们全家都过来了,所以王厂长把最大的一个房间给我们住。一家人能住在一起,又不用付房租,已经很幸福了,总比去外面租房好。”
  
  2、玩伴――“我最喜欢这只小狗了,但是妈妈说不能玩”
  我:辉辉平时在家都玩些什么呢?
  辉辉妈妈:他爸爸就顾自己,从来不管他们的。我平时那么忙,辉辉平时就跟着我在砖厂的晒砖场上自己玩。他最喜欢从三轮车上跳下来,还喜欢玩拖车。晒砖场的拖车上放上一袋沙子,差不多有100斤重呢。别的小孩子拉空车都拉不动。辉辉能拉动。他平时就在那里玩拖车。
  辉辉和萍萍带“我”去了他们平时最喜欢玩的地方――晒砖场。路过一个锈迹斑斑的大铁门时,从门缝里可以看见一只灰白色的母狗旁边躺了七八只小狗正在吃奶。辉辉问萍萍:“姐姐,我能不能抱小狗?妈妈会不会骂啊?”萍萍说:“没关系的,抱一会儿没事的。”只见辉辉趴下来,从铁门下面伸进头去,用右手轻轻地把一只黑色斑点的小狗抱了出来,轻轻地抚摸着小狗的毛,对我说:“阿姨,这只小狗长得最好看了,它好乖。我最喜欢这只小狗了,但是妈妈说不能玩,不干净。”辉辉每次都是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跑去看看那群小狗的。
  辉辉的玩伴很少,经常一个人活动。在妈妈“安全第一”的原则下,辉辉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虽然辉辉会在晒砖场满场跑,但他会遵从妈妈对场地边界的要求,不会超出妈妈划定的场地范围。辉辉的玩具不多,大多是随手捡来的,如沙、土、树枝、昆虫等。
  
  3、幼儿园――“学不到什么东西”“老师不好,不负责任”
  2009年上半年,在谈到辉辉上幼儿园的问题时,辉辉妈妈认为“孩子还太小,太顽皮了,自己还不知道解大小便,中心幼儿园不会要的。厂里活不多的话就自己带带他好了。幼儿园学不到什么东西,收费还有点儿贵的”。下半年虽然辉辉被妈妈送去上幼儿园了,但是没过多久就不去了。
  我:辉辉怎么不去上幼儿园了呢?
  辉辉妈妈:中心幼儿园的老师不好,不负责任。每次回家我都看到辉辉的屁股没有擦干净。他自己这么小,又不会擦。他姐姐幼儿园就上了一学期,现在成绩也挺好的。义务教育学费也便宜,一年级读不好就多读一年呗。现在上幼儿园接送也麻烦。特别是天气冷的时候,很早就要出门了。我儿子这么小,我又不放心让他自己一个人去。
  辉辉奶奶:这么小去幼儿园,学不到什么东西。每天送来送去也很麻烦。有时候他妈妈要干活,还得我去送。反正他妈妈可以带他。等大一些再去上学就行了。
  我:你本来不打算送他去上幼儿园的,后来怎么又送去了呢?
  辉辉妈妈:8月底的时候,中心幼儿园的老师来这里宣传,社区门口也贴了海报,动员外地来的孩子去上幼儿园。幼儿园也是为了赚钱。8月底的时候我的活多起来了,他奶奶也去上班了,他爸爸厂里没活的时候也要出去打工赚钱。没人带辉辉,只能送他上幼儿园了。
  在谈到辉辉不上幼儿园的问题时,辉辉在中心幼儿园的班主任傅老师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我:您清楚辉辉不上幼儿园的原因吗?
  傅老师:9月份开学后他差不多来了两个多星期。他不来幼儿园大概有半个多月了吧,他妈妈来幼儿园要求退学费,说不上幼儿园了。因为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我们也不能强制,最后只好同意了。
  我:那辉辉为什么不上幼儿园了呢?是不是因为他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傅老师:不上幼儿园的原因,我估计大部分在他妈妈身上。这孩子来了幼儿园两个星期,在幼儿园表现都挺好的,挺适应的。外地来的孩子比本地孩子适应能力更好。在生活方面,吃饭、睡觉之类的,辉辉都挺好的。这个孩子不来上幼儿园挺可惜的。等上小学的时候,他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方面肯定会比别人差一些的,会影响他以后上学的成绩的。
  关于辉辉在幼儿园的表现,中心幼儿园的《幼儿在园情况记录表》是这样记录的。
  辉辉是班里比较小的一个孩子,也是一个蛮好动的孩子,平时总喜欢带着其他小朋友蹦上蹦下,挺活跃的。老师发现辉辉很喜欢模仿别的小朋友,有时候一些不好的行为也会模仿,比如旁边的小朋友坐在地上玩,他也会跟着坐到地上。[2009年9月4日]
  辉辉是一个挺活跃的男孩子。经过半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他在集体活动的时候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经常会擅自离开座位自己去玩,或者与旁边的小朋友讲悄悄话。我发现了,提醒他注意,他会马上说:“我错了,我错了。下次再也不这样了。”不过下次还是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要老师提醒。有时候跟他好好讲道理,他会听的,但是坚持不了几分钟。[2009年9月18日]
  在中心幼儿园的周记录里,有对幼儿“关于自我”“关于交往”“关于环境”“关于表现”等共21个项目的评价。从傅老师对辉辉的记录来看,辉辉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幼儿园的过程。到了入园的第三周,辉辉在礼貌、爱心、大肌肉发展三个项目上都得到了3颗星(满分是5颗星)。

  
  4、人际网络――“我们在这里认识的人挺多的”
  (1)不和睦的亲戚关系
  辉辉家有许多亲戚都跟他们住在同一个城市。辉辉的爷爷奶奶住在辉辉家隔壁,辉辉的二舅一家住在附近的出租房里,辉辉的外公和大舅一家则住在另一个工业区里。虽然住得近,但是辉辉和萍萍每次见到二舅妈都不打招呼,辉辉妈妈也闭口不谈自己的二哥。按照辉辉奶奶的说法。辉辉家和辉辉二舅家关系不和睦的原因在于辉辉的二舅妈认为辉辉外公偏袒辉辉一家。
  (2)热心的本地人
  在接触辉辉一家之前,我就听他们的邻居说他们一家很和睦,生活得挺好,辉辉妈妈的能干也让本地人很佩服。
  我:你们在这里认识的本地人很多吗?
  辉辉妈妈:我们在这里认识的人挺多的。都挺好的。他们都很热心,经常送东西、打招呼什么的。有时候,有工厂要找人打短工,许多本地人都会介绍我们家去。
  我:平时遇到困难需要借钱的时候,一般找谁借?
  辉辉妈妈:一般间厂里借就好了。上次买车的时候,厂里就借给我们15000元。
  我:砖厂的王厂长对你们怎么样?
  辉辉妈妈:王厂长是我们的贵人。多亏他照顾我们,我们才能在这里安定下来,还能把老人和小孩子都接过来和我们一起住。
  (3)没有提供什么帮助的社区和政府
  辉辉妈妈很少谈及他们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因为她觉得他们家与社区没什么关系,当地政府对他们也没提供什么帮助。
  我:社区和政府对你们有没有帮助?
  辉辉妈妈:如果有人怀孕了,他们(社区工作人员)会过来看一看。其他就没什么了。
  
  二、讨论与思考
  
  1、家庭养育
  辉辉父母的养育目标不是非常明确,主要是期望“辉辉健健康康,能过得比我们好,以后我们年纪大了能跟着辉辉吃住”。可以看出,辉辉父母主要是关心辉辉的健康以及他以后能否在社会上生存,很难顾及其他。辉辉不太和父母交流,大多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动,只要不超出妈妈规定的活动范围就行。
  家庭化迁徙对流动儿童的养育形式有很大影响。与留守儿童不同,辉辉虽然也接受过奶奶、阿姨等的养育,但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陪伴者是妈妈和姐姐。辉辉基本是和父母、姐姐生活在一起的。妈妈主要负责辉辉的饮食起居,上班时就让辉辉自己玩耍。姐姐萍萍除了去上学外,其余时间都会照料和陪伴辉辉。许多时候,萍萍是照料辉辉的主角。许多流动儿童家庭都会有两个孩子,姐姐或哥哥在照顾弟弟或妹妹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流动儿童家庭中,手足照顾是很常见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养育方式。
  虽然家庭化迁徙有可能促使一家人在外地互相扶持、帮助,促成亲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但也有可能会激化家庭矛盾。大部分流动儿童的父母都面临经济状况窘迫、住房面积小、生活和工作压力大的问题,有可能产生抱怨等情绪,导致夫妻关系紧张,亲人之间关系恶化。家人关系的恶化会对流动儿童的同伴交往等产生消极影响。
  
  2、家庭文化资本投入
  布迪厄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文化资本。他将由经济资本向文化资本的转换称作“一种投资”,认为这种投资对下一代是有利的。家庭占有的文化资本越多,越有可能更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从而促使家庭文化资本真正实现代际传递。
  家庭文化商品拥有量是判断家庭文化资本的一项指标。大部分流动儿童家庭由于经济收入较少,在文化产品上的消费是非常有限的。虽然辉辉一家这两年逐渐增加且每个月均略有富余的收入让一家人生活得不是很拮据,但是电视机基本上还是孩子们接受教育、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或受父母教育水平的限制,流动儿童家长所购买的文化产品常常没有被使用或被不当使用。对辉辉是否要上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辉辉一家人都持否定态度,因为他们认为萍萍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同样能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布迪厄认为时间是测量文化资本最精确的指标,即看家庭中有多少可供自由支配的教育时间。若家庭经济状况好,父母可能不必为谋生花费许多时间,用于子女家庭教育的时间就有可能会增多。流动儿童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佳,既会影响到家庭的教育费用投入,又可能导致家庭教育的时间不充裕。长时间的工作容易使父母身心疲惫,甚至带着消极情绪,导致与子女沟通的意愿不强,沟通质量不高,亲子活动很少。子女往往通过自发的模仿来继承父母的文化资本。可以说,要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有必要改变流动儿童父母的教育观念,促使其重视学前教育,重视亲子沟通。
  
  3、周边环境
  本研究根据生态系统理论,选取流动儿童所处的核心场所――家庭、幼儿园、社区,分析生活环境对流动儿童发展的影响。
  有研究指出,我国流动人口的居住模式大致有三种:村落型聚居,即租住在城市边缘并形成聚居区;镶嵌结构居住,即散居在城市家庭中;集中居住在单位的宿舍或工棚里。辉辉一家人居住在工厂的集体宿舍里,虽然居住条件比较简陋,但是这种集体式的居住方式有利于流动人口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可以避免受歧视,还可以使流动儿童更顺利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学会更好地与人交往。当然,因为附近居住的都是流动人口,大多从事高体力强度的低收入工作,对自己社会地位的认识大多比较消极、负面,所以流动儿童容易受到消极暗示,以致影响流动儿童真正融入城市。此外,流动人口群体普遍认为幼儿园的作用是照料儿童而不是教养并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作为正规、专业的学前教育机构,在对辉辉的教育上,幼儿园显得颇为无力。辉辉妈妈不仅否定教师的专业素质,而且对幼儿园的学习内容不满。这是辉辉妈妈不送辉辉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幼儿园方面则认为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不能强制要求,因此任由辉辉放弃上幼儿园。
  虽然社区与政府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理应承担主要的服务职能,但是当前政府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很有限,主要集中在常规事务服务和纠纷处理方面,而社区则明确表示流动人口教育不是他们的服务范围。让人意外的是,辉辉父母所在工厂的老板却为辉辉提供了间接的教育支持。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不是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许多企业家却自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上,幼儿园、社区、政府、企业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参考文献:
  [1](3]玛丽・杜里-柏拉.学校社会学[M].汪凌,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3,183.
  [2]包亚明.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孟庆洁.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生活方式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99-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64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