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小学计算教学的几点认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森
新课改以来,我们在看到了数学课堂内发生喜人变化的同时也看到了另外一种现象:由于课改后对计算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因此。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的量少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具体表现为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变慢、简便运算方法不够灵活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清醒地认识课改目标的定位、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避免计算教学偏离“课标”要求。
一、情境的创设要有效,但知识的铺垫不可少。
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计算教学中知识铺垫的作用非常有效。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时,就需要创设现实的情境并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知识的复习铺垫:又比如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就需要已学的口算知识及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知识作铺垫等等。计算方法的探索是需要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计算教学前的情境创设和知识铺垫可以再现或者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旧知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创设情境和知识铺垫其实并不矛盾,课堂教学中该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主要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算法的指导是必须的,但算理的讲解不可缺少。
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教学20×3时,要让学生明白算理:20是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所以20×3=60。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几百除以几商是几百或几十的口算),让学生观察情景图,收集数学信息并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600÷3。学生自主探究后,组织相互交梳、汇报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当算法多样化的局面出现后。先借助评价,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计算模型。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建构优化的模型:先算0前面的,再添0。
三、倡导算法多样化是应该的,但算法的优化不可丢。
我们要把优化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与感悟下自觉地进行优化,并且这种优化是每个个体的优化,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而应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来促成。还必须指出的是:“算法优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时并不一定在某一节课内就能做到优化,优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其实所谓“最好”或“最简便”的方法是相对的,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以人为本,才是最好的优化。
在进行“9加几”的教学中,计算9+5时学生想出了很多种算法:(1)从9往后数,再数5个是14。(2)把5分成1和4,9+1=10,10+4=14。(3)把9分成5和4,5+5=10,10+4=14。(4)9+4=13,13+1=14。(5)9+2=11,11+3=14……。其中方法(1)是通过数数来计算,方法(2)、(3)是利用“凑十法”计算,而运用方法(4)、(5)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凑十法”,而是为多样化而多样化,如果这时教师不加以引导,可以想象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到底如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感到迷惘。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反思与比较,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凑十法”这种高效的算法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并在不断用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进行比较中,认识到差距,形成迫切要将算法最优化的内需力。所以,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之间也不矛盾,两者是统一的,都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四、强化笔算训练是应该的,但估算的练习不能放。
现行教材把估算教学提到了很高的地位,作为教师强化学生的笔算训练固然是应该的,但多数教师忽视、省略估算教学内容显然是不对的。估算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于培养数感、进行检验和解决问题等方面。教师要对估算的重要性理解到位,在激发估算需求和体现估算价值上下功夫。比如在乘法的估算中一般有“大估”、“小估”、“中估”,其中后者是比较接近精确值的。如果学生掌握了不同的估算方法,这就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便利,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会估算”,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从而优化估算。对于笔算和估算,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学生熟练掌握笔算和估算就会用两条腿走路,计算教学才能和谐发展。
计算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又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我们要充分用好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以上的几个关系,不断优化计算教学,使计算教学既有“深度”又保持“温度”。
责任编辑:王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