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思想教育要以人为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乐香

  摘要:这些年来,如何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经成为长期困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多角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我们认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把大学生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
  
  收稿日期:2006―12―15
  作者简介:林乐香,哈尔滨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研究员。
  随着社会的转型,信息的开放化,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新时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变得更加艰巨和复杂,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呈现特点:一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覆盖面的日益扩大,学生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由此而来的是,主导的或者说官方的信息渠道的垄断地位和权威地位大为削弱,思想教育工作的信度降低,权威性受到质疑和挑战。二是青年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交流广泛,属于容易受到情绪、观点感染的“易感人群”。三是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并行推进,学生的思想心态越来越复杂多变。四是随着高校的扩招,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冲突在学校凸显出来。精英教育的严肃性与大众教育的活泼性,精英教育传播形式的有限性与大众教育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形成鲜明对照。
  尽管这些年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并产生了一定成效,但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仍不尽人意。如何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经成为长期困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我们认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以人为本的现象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取得良好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一是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注重灌输式。忽视了大学生受教育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忽视了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判断、筛选、理解的重要作用。二是忽视大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采用统一的培养标准,而忽视大学生主体受教育的客观差异性。我们认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把大学生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才能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及理论依据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哲学上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有人性本善的看法,以及“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等重民论断。而西方20世纪50年代的心理学界又兴起了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它主张作为一个生物体不是简单地由外界力量或无意识冲动所控制的,而是受他们自己价值观和选择性所支配的,尤其是罗杰斯把人本主义应用到教育中来,更丰富了人本主义思想的内涵。同时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主体,因而也就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史,从生产力角度看实际上就是人才的作用持续增长的历史。人才是强国之本,创业之源。以人为本思想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出发,十分重视在教育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极力倡导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为不论是发展的程度还是发展的方向,每个人的潜能是各具特色的。以人为本思想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完整人格,培养“完整的学生”,实现受教育者在身体、精神、情感、理智等方面的有机统一。我们认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把大学生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口之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大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启发引导大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通过调动和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大学生自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意义
  
  1.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中,更多的是体现个体的地位和价值,要求个人得到尊重、重视,个人的利益得到满足,个人的价值得以实现,尤其是当前青年学生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以人为本思想更能引起教育者对青年学生个体的重视和关注,促使教育者加强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研究,使教育者的工作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只强调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对被教育者的潜力挖掘,认为青年学生接受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没有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别对待。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以人为本思想符合当代青年的心理需要,更能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思想教育的现实要求。现代社会是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发展极其迅捷的时代,激烈的人际竞争、职务竞争、岗位竞争等都比以往任何年代表现得更为激烈。要适应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复杂的、转型的社会环境,个体没有良好和谐的素质是绝对不行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要位置,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大学生具备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
  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合乎社会要求的有用人才,必须加强和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存在着比较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而相对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培养的倾向,所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展和行为规范表现呈现出滞后于大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发展的倾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还能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和谐人格,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发展,形成大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最终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进步和和谐发展。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措施
  
  1.要充分考虑、尊重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体差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以人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地方。大学生内在心理需要是启动大学生主体接受教育信息并保持接受教育活动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持续动力。因此要把学生视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追求进步与发展的权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视他们为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同时要让学生的价值得以实现。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视为能动的主体,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在主动的参与中享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快乐,使学校真正成为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平台。因此,要把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和谐素质列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教育目标,因材施教,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
  2.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几十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全面发展的规律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而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正是适应和满足这一要求的重要举措,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要加强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变化,严格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所揭示的规律和人的思想变化发展规律,以进步的、科学的思想教育学生,不断提高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要建立健全各种教育、管理机制,使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比如,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对社会热点问题讨论、辩论、说讲、情景模拟,而且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开展军训与义务劳动,参加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参加系、班级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促使大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如,开展警示教育,针对校园内容易发生的违法、违纪事件和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及早给学生提个醒,让他们闻风止步走正路,不再犯错误。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把大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充分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不仅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而且由于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接受教育影响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能动性,使得大学生更加注重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积极思考和客观分析,从而把外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真正内化为自身内在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逐渐培养自身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最终使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能够得到切实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3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