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蕾
摘 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没把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缺少观察、思考,阅读量小,缺少恰当的阅读指导。要写出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材料积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留心周围活生生的人、事、景、物,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重视仿写的训练,要及时批改、讲评,反复修改。
关键词:激发兴趣;积累;仿写;反复修改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017-01
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就必须重新认识“作文”这一概念。作文能力是由观察、感悟、表达、想像、思维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恰当指导、长期实践、反复练习。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普遍学生感到写作困难,谈“文”色变,产生厌学情绪,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写《一次活动》,写作之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参观工厂、游览名胜古迹、举行跳绳和拔河比赛等。写作时,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出来,让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消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作文,写作兴趣随之而来。
二、积累丰富的生活材料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由此可见,写作文在一个“真”字。真实的作文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容易写得具体感人。学生觉得作文难写,肚子里缺少“货色”――题材匮乏。因此积累写作材料是相当重要的。任何文章都是由一定的材料加工成的。要写出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材料积累。否则,写作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源”与“水”,即丰富多彩的生活。怎样积累呢?
要多观察、参与生活,积累材料。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注意观察、善于观察。你不熟悉生活,不了解生活,就无法认识生活,更谈不上去写生活。只有你熟悉生活,才能通过写生活本身表现某种思想行为,抒发出自己的真切感受,真挚的感情。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留心周围活生生的人、事、景、物,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观察可以有明确的目的,对观察的目的和侧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在观察时抓重点,也可以就感兴趣的人、事、景、物随意观察思考。
三、大量阅读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密切,两者互为条件和结果,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是写作的老师。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说:“我认为我身上的一切好东西,都是书籍所给予我的”。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阅读对写作的基础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语言技巧的借鉴。因此,要指导学生阅读语文课本的文章外,还要鼓励学生进一步把阅读扩展到课外,认真阅读各类书籍,从中汲取语言营养。
四、重视仿写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指导学生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有个性的作文。
其次,仿写之前,应当理解原文,例如,要求学生模仿一篇写人的文章来写一篇作文。我就先引导学生读懂原文,着重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尤其要弄清文章是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让学生明确抓住人物的特点记事写人是仿写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我在指导学生选择材料,往往收效颇佳。
五、要及时批改、讲评,反复修改
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文的批改、讲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这就是说,给予方法往往比只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自己批改、讲评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师生共议共改、小组合作评改、同桌互评互改、个人自改自评等。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改好作文后,再抄进作文本。作文交上来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尽可能用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如别致的题目,好的开头和结尾,一个精彩的词句等,都给予肯定赞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写作的信心。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过程中,认真推荐出本班的“代表作”。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以上只是我个人对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点体会,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常汝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薛莉.习作面批指导模式例谈[J].小学语文教学,2008(4)
[3]沈丽英.提升写作水平的另一种途径[J].语文教学之友,2009(2).
[4]贾少荣.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探讨[J].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