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互动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新粉
摘 要: “欣赏―评述”活动应在一种交互性的环境中开展,学生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在一起进行表述与交流。互动教学是实现新课标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学美术欣赏互动教学有四种方法和途径:巧妙设问、鼓励提问,讲演故事、增进交流,创设情境、深入体验,适当动手、增加合作。
关键词: 小学美术欣赏 互动教学 教学方法
“欣赏―评述”是新课程标准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与旧教材相比,新课标中大大增加了欣赏内容的量,不仅有独立的欣赏课,而且在其他的学习领域中融入了更多的欣赏内容。如在《漂亮的建筑》一课中附上了《天坛祈年殿》,《漂亮的瓶子》一课中附上了明代《五彩镂空云凤瓶》和古希腊的《黑绘陶壶》,等等。通过欣赏课和其他课程中的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认知能力,学会从美术的角度认识自然、社会、历史,从而丰富知识结构,促进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并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另外,通过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能力,体会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学会用美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此同时,通过欣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富有个性的评价能力,并学会欣赏的基本方法。
尽管美术欣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意义,可大部分的小学老师并不重视美术欣赏教学,也没有按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进行教学,往往是让学生自己看书,或者跳过去不讲。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欣赏课的认识不够;二是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料欠缺;三是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认为学生对欣赏课不感兴趣。前两点问题目前已基本解决,因为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和深入实施,教师对欣赏课的认识不断提高;“农远工程”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小学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料欠缺的问题,基本上每个农村小学都配备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教室、卫星教学收视点,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只要教师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操作技术就可以获得所需的资料,并让每个学生都清晰地欣赏。因此,目前情况下第三点原因才是制约美术欣赏课教学正常进行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新课程目标实现的主要原因。因为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积累和探索,它不是固定的,也不是通用的,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要随着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教学方法和课程目标是互为支撑的,不能具体到教学方法的目标和价值,终究是一纸空文”。[1]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只靠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无法实现的,只有不断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和教学改革的实现。在新课程实施的实践中,人们发现“互动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对实现新课程目标、改进美术欣赏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我在欣赏教学中积累并总结了一些进行互动教学的方法。
1.巧妙设问,鼓励提问
在欣赏教学中设问的好坏直接影响欣赏教学质量的高低,巧妙的设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的设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语言的闸门,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如何提出问题呢?首先要尽量选择学生经历过的,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有意义的问题。如针对《留住秋天》一课,我们可以比较以下两种设问:(1)你们知道照片上的同学们在组织一项什么活动吗?你觉得这幅画好看吗?(2)回忆我们秋游的时候去过什么地方?秋天的色彩有哪些?很显然第二种提问方式更巧妙。因为第一种提问的问题显而易见,答案基本一致,凭直观就能回答的;而第二种提问是学生要经过思考回忆才能回答的,而且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能反映学生个体经验的、有意义的。
其次,提问要新颖,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提出一些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会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如在《什么是美术作品》一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日常用品和中国的彩陶、瓷器,然后提问:如何让日常用品变成美术作品呢?
在欣赏教学中,为了达到师生互动,除了教师设问以外,还要鼓励学生提问。新课程标准鼓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进而探索问题已成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时,才表明学生已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否则是提不出问题的,这时老师再不失时机地释疑,学生就能有所长进了。因此,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旧习,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试着通过学生的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2.讲演故事,增进交流
美术是一种瞬间的艺术,它往往选择生活中最具代表性和戏剧性的瞬间作为表现对象,尤其是在叙事性题材的美术作品中,不可能表现一个事件的全过程,只能选它的“高潮”。那么根据美术作品的特性,在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体验、探索作品的内容和作品背后的东西,为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建构知识体系提供机会。与此同时,学生在讲演故事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欣赏《狼牙山五壮士》这幅作品时就可以采用讲演故事的方法。
3.创设情境,深入体验
在欣赏教学中,情境教学、情感教育是最能促进互动教学的方式之一。在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时,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应该整合与作品相关的资料,融合多种学科知识,把欣赏的作品看作整体文化上的一个点。教学的目标是:不仅让学生了解这个点,而且让学生感受所在的文化氛围。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创设一种文化情境,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生活、历史、情感等方面的联系。如欣赏波提切利的《春》时,可以在教室里挂上一些反映春天景色的摄影作品,通过DVD播放《春天圆舞曲》等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朗诵表现春天的文学作品。在这样的文化情境中,学生通过多感官,体验并探索人们对于春天的感受和多种表达方式,从而产生对于春天的独特感受。
4.适当动手,增加合作
适当动手是指在欣赏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讲解,让学生观看,而应适当地动手示范或让学生动手合作。这种课堂互动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认识美术作品,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临摹是欣赏课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之一,即在欣赏了美术作品后,可以让学生临摹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从而学习经典作品的技法,感受作者的情感,还可以在临摹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发挥和创作。临摹可以是学生单独进行,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总之方式视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掌握。如“民间竹编工艺”欣赏一课,先让学生欣赏中国优秀的竹编工艺品,然后给学生讲解简单的制作方法,再发给学生材料,让他们独立或几个人合作完成一个竹编作品。学生们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增加了对竹编工艺的喜爱。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应用的欣赏互动教学的一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一堂课中,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但是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掌握。新课标中强调:“欣赏―评述活动应在一种交互性的环境中开展,学生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在一起进行表述与交流。”[2]为了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实践和探索欣赏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2]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273,45.
基金项目:衡水学院科研资金资助课题(2007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4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