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高校教学中的师生伦理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勇斌

  摘 要:本文指出了师生伦理关系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若干师生伦理关系问题,阐明了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危害性和解决师生伦理关系问题在教学教育中的紧迫性。
  关键词:高校教学 师生 伦理关系
  
  我曾论述过大学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和影响教学的若干不利因素[2],下面探讨高校教学中的师生伦理关系问题及其对大学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深刻影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防微杜渐。解剖高校教学中师生伦理关系问题并加以正确处理,对于教育和树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反之,师生伦理关系的混乱甚至缺失对于教育将是颠覆性的。
  师生伦理关系更多的应是一种道德关系,是关于师生间责任、义务和权利的关系[3]。其中的角色应是教师、学生和社会。我并不赞同过于强调教师在这种关系中的主体作用[4]而忽略社会对这种关系形成的深刻影响。
  1.教师的教学和人身应得到尊重
  高校教学是一项极具创造力的活动,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对教师的素质、劳动和身心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们必须精心选取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精心备课、批改作业和答疑等,这一切需要教师较大的身心付出,也注定了教师是一项高尚的职业。任何藐视和抹杀教师教学的这一性质都是无知和对教师的不尊重。但是现实表现却并不都尽如人意,学生的投机学习、功利学习倾向很浓,学生只想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却表现出对教师不应有的冷淡、漠视和贬低。他们只为学这门课而学习,他们需要分数、排名和文凭,等等。完了之后,师生可能长做陌生人。教师还认得学生,但学生可能不再将他当作教师了。这是教育的彻底失败。“树有德之人”,“树栋梁之才”,这算成功吗?
  究其原因,一些教师自身素质欠高是一个因素,而教师这一群体形象的下降可能也是原因,但学生价值和道德取向的改变则是更深层的原因。
  2.教师应肩负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在高校教学中教师应肩负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大学教学不同于中小学教学,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活动;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强的创造力,不能照本宣科,善于引进和开拓新知识,而且要求教师构建创造性教学氛围,具有强烈的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有“开阔”的胸怀,容许学生“不唯课本、不唯师”,实现个性化教学。对于基础扎实、创造能力强、勤学好问的学生,应容许他们涉猎更广的知识面,课堂上不能一律强求他们听课,课外应多辅导他们选取正确的求学方向。现实中,一些教师的肚量很小,认为学生上课不听讲是对他劳动的不尊重,久而久之对这样的学生产生偏见和怨恨,甚至认为他们是“害群之马”。有的教师甚至对这些学生做出了极端行为,如课堂厉声喝斥、成绩减分甚至课程不让通过。“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看到那么出色甚至强过自己的学生,教师难道不觉得欣慰吗?至于一直记挂于心更是要不得。因为他们有求学的权利,有成才的愿望和选择。
  3.教师应对学生成长负责
  学生较年轻,应属弱小者,一些甚至年幼无知。教师应乐于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切不可干出损害学生身心的事情。不可否认,一些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中充满了功利性,教学敷衍了事,上课走过场,忙于搞第二职业;一些教师认为对我有利的学生是好学生,对我不利的学生是不好学生。甚至一些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中要求学生送礼,不然就怠慢学生。至于教师体罚学生也有耳闻。教师们可曾想到你们会怎样影响到一个学生的成才和成长,也许你们的随便不负责任的行为会害了一个学生,他的人生从此葬送。教师就不能有一个开阔善良的胸怀[5],就一定非要在学生身上留下一致命的创伤不可?人心都是肉长的,各人都是爹妈养大的,试问这样的教师,你为何有这样的特权?至于在师生冲突问题上一些教师取利舍义罔顾是非也不少见,俨然摆出一副弱肉强食的架势。
  4.教师应有良好的操守
  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而且要有良好的道德操守。教师不仅要精于业务,而且要洁于品行。一些教师慢待教学,却利用特权年年评先进。至于一些教师公开向学生索钱索色,更是违背了师道人伦。
  5.结语
  正确的优良的师生伦理关系对于教学乃至教育成败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和加强师生伦理关系建设是一件紧要的事情。由于影响的因素很多,师生伦理关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也是教育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致谢:本文承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项目资助,在此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张勇斌.大学教学与人才培养.考试周刊,2010,(41):207-208.
  [2]张勇斌.关于教学软环境的深思(II)――行政化对教学的危害.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77):117-118.
  [3]高玲,张雪莲.基于建构主义师生关系探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4):34-37.
  [4]徐继存.面向现实教学活动的师生关系建设.教育研究,2005,(1):58-62.
  [5]蒋文昭.主体间性视野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建构.教育探索,2009,(1):1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