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芳菲
摘 要: 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可以从备课、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方面来进行探讨。备课包括备教材和备学生两个方面。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有效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如何有效参与师生互动,值得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体现在教学效果上。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学生对课堂地理知识的掌握上,而且体现在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长期养成上。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有效性教学 备课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是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其实,不管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始终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师的立身之本。高中地理教师面对着大部分靠临时突击《导学练习》和《探索中考》来建立初中地理基础的学生,有效利用短短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和每周仅两三节的地理课尤为重要。
一、备课的有效性
首先,有效地钻研、解读和思考教材是有效备课的前提。教师还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新鲜的题材,及时整理和融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其次,备课不仅仅在于备教材,更在于“备学生”,这个要建立在对学生全面理解的基础上。
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班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总爱问很多课外的知识,教师就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尽量充实自己的知识装备。有的班级学生不爱和教师互动,课堂整体气氛比较沉闷,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注意对教材的处理,以吸引学生,设计的问题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地理教师一般都要担负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从班级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有的放矢,以有效备课是很重要的。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1.有效引入新课教学
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这是现在大多数教师在新课导入过程中都会考虑到的。但是,怎样导入更有效仍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
以往在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课时,我用投影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景观图片来导入新课。虽然季风水田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等图片一出现,学生就一下子来了兴趣,能说出那是在种水稻和放牧,可一引到课标所要求的区位因素上,学生的兴趣显然就有所减弱,回答的积极性也没有那么高了。前不久,我帮别人代课,讲的还是这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在导入的过程中,我引用了在青少年中风靡的QQ农场和QQ牧场的游戏,从一个游戏者的玩家经验出发过渡到区位因素,整个过程学生的热情都很高涨,这样对于知识点的落实也就更加到位了。
2.有效利用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都越来越齐全,越来越多的教师与时俱进地选择了多媒体教学,甚至不少教师完全依赖多媒体,换句话说,没有多媒体他们似乎就不懂得该怎么上课。
多媒体教学确实有很多的好处。多媒体课件融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内容于一体,可以给学生多感官的刺激,可以在短短的一节课里融进更多的信息。在课堂上,看起来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尤其是看到一些图片和视频片段的时候还很兴奋,给教师造成了课堂反应良好的假象。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2010年的高三地理复习课里,为了能更有效地在单位时间里融汇更多的知识点,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结果却适得其反。由于时间的关系,幻灯片只能一闪而过,无法留下太多给学生做笔记的时间。有些学生看到图片视频,一时之间就忘记了要把一些知识点记录下来,等他们发现该做笔记的时候,时间上又不允许了。
高中地理教学比起初中更强调知识性,尤其是高三的复习课。但在喧宾夺主的感官刺激下,学生往往会忽略对主干知识的注意力,学习效率反而下降了。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对多媒体使用进行了整改,注意了适时、适当和适量。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把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而不是被这些机器牵着鼻子走。一些主干知识的呈现采用传统教学的板书和讲解方式,这样就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做笔记的空间,和学生更深入地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而媒体上只展示一些没办法讲解清楚的景观图片和一些让学生加深对某个知识点的印象或者调节课堂气氛的视频。几节课下来,我发现课堂气氛虽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但对高中生来说,沉淀下来的知识和思考将是他们更大的收获。
3.有效参与师生互动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喜欢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细心的教师可以发现,课堂中总有一些学生利用这种讨论的机会跟其他同学聊些跟课堂无关的话题。因此,有效地分组成了合作学习的前提。
首先,在一个讨论组里,应该有能起主导作用的学生引导整个讨论的过程。分组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这样主导的学生也能比较好地掌控整个讨论过程。
其次,教师应该进行现场的巡视指导。学生的引导力量毕竟不及教师。对个别学习基础较差或者课堂自律能力较差的讨论组,应该是教师的重点关注对象。
最后,讨论的结果要给出明确的评价,不能因为时间关系不了了之,这就要求教师要控制好整个讨论的时间进度。即使是一些开放式的讨论结果,教师也应该予以小结,说出可能具有的不同结果,让学生对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比对。如果是一些可以定论的结果,教师可以用奖励机制,评出讨论过程表现最好和结果最准确的小组。这样才能加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探究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上。一节课里,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无数的问题。但所提的问题要有效,要值得学生探究,因此教师需要想清楚了再提问。一些大家都懂,压根就不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或者说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就不应该出现在短暂的一节课时间里。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是课堂有效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3)言语激励的有效性
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明白了这一点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用肯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探究学习的结果。课堂的自主性和开放性不等同于课堂的无序性。言语激励不能滥用。地理学科是一门科学性比较强的学科。一些涉及科学真理的知识,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教师应该做到奖罚分明,鼓励有度。我们提倡学生发散思维,提倡课堂要积极活跃,但有时候真理只有一个,到最后要把课标体现的知识点恰到好处地收回来。再者,不分对错滥用掌声地鼓励每一个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认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要善用言语激励学生深度思考,在正确的导向下激励学生发散思维。
四、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在教师备课过程中所定下的三维目标,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预期的效果若能都达到固然最好。即使没办法全部达到,也应该确保达到最基本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第二节的课前复习提问来抽样检测,更主要全面的检测手段是通过不同阶段的考试。考卷上所反应的问题值得每一个教师深思:哪方面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好,哪方面的知识点是在课堂上所忽视的,教师都应该写好反思,以及时补缺补漏,或在下一轮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注意。
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知识水平的建构上,而且体现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从历年高考试卷来看,知识迁移的能力体现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一些试卷上,大纲不要求掌握的区域反而出现。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办法自己归纳出一些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即便课后死记硬背到滚瓜烂熟,到了考卷上一换课堂上没讲过的区域,学生就没法很好地作答。因此,课堂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关注他们思维发展的过程。
地理学科关注自然,关注人文,更关注人地的和谐发展。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即使是一些不把考高分当作目标的学生,也应该让他们在地理课堂上有所收获,比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树立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树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观等。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不是只停留在四十五分钟或是一个学期,它应该能长远到对一个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是一个地理教师都探讨过的老话题,也是一个值得大家不断创新、深入研究的新话题。新课程改革的东风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魏东辉.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教育科学论坛,2007,(2).
[2]关伟.地理教学笔录.大连中学学科教学改革,200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