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元素与大学英语教学相关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秦玉 张轶恒
摘 要: 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因此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文化教学。本文从文化元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的方法方面详细讨论了文化元素和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紧密关系。
关键词: 文化元素 大学英语教学 相关性研究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镜像折射。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人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因此,从本质上讲,任何一种语言交际的终极目标都是这种或那种文化信息的传递、沟通或分享,无文化元素的语言交际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此同时,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语言,因而学习语言的同时不能忽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元素。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元素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能促进英语学习和运用。
二、文化元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有两层意义。一是正式文化,包括文化学、历史、地理、哲学、政治、文学等;二是普通文化,包括社会习俗惯例及行为规范。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是正式文化和普通文化的总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元素的作用,文化教学势在必行。
首先,这种必要性是由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所决定的。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语言是符号,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定并塑造着特定的言语表达方式。传统的外语教学更加注重语言知识的管束和积累,却忽视了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因而就出现了英语语言能力强的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一定强的现象。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瑞姆(Winston Brembeck)曾说过,“采取只知道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流利大傻瓜的最好办法”。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穿插英语文化知识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言,增强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进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文化修养”,避免学生只认知语言文字符号而不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内涵,避免学生讲着流利的英语却犯着严重语用错误的现象。最后,国内外客观形势及大学生文化知识的现状也决定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迫切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跨国界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市场需求大量的既懂专业又通晓英语并能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优秀人才。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跨文化交流。笔者在多所高校所做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是必要而且紧迫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的方法
1.词汇教学
语言的基础是词汇,核心是词义,因而词汇与文化的关系应当深入到词义与文化的关系中去说明。英语词汇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能够反映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词汇经常被我们称为“文化词”。如英语中经常出现的high tea(傍晚茶),fireplace(壁炉),pudding(布丁)等均是西方文化所特有的,不了解英美文化的人一定不知道其指的是什么。同样,汉语中所特有的一些词,比如一些时下比较流行的词汇“雷人”、“给力”、“房奴”、“80后”也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其含义。另外,即使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国家代表的意义也不相同。例如表示色彩和有关动物的词汇在中西方文化里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着不同的联想意义和象征意义。“He had been feeling blue all week.”意为“他整个星期都闷闷不乐”,这里blue理解成“忧郁的;闷闷不乐”之义。而red flag指“使人生气的东西”,red带有感情色彩,表达人愤怒的心情。在汉语里象征帝王的龙(dragon),在英美文化里却是邪恶的化身。在中国象征卑微低贱的狗(dog),在英美则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此类内涵不同的词汇很容易产生误解,影响语义的理解。
当然,更能反映文化差异的却是词汇的联想意义和文化意象。我们在阅读中常见到具有丰富内涵的比喻词、委婉语、代替词的用法。如donkey(驴;民主党),elephant(象;共和党),dark horse(黑马;出人意料被提名为候选人或当选的人)。还有一些委婉语的用法,military involvement(军事侵略),sanitary engineer(清洁工),landscape engineer(园丁)等。还有一些词代替整个历史事件或典故。比如:
(1)Hello,Kuwait.Goodbye,Vietnam.
该句的字面意思是“你好,科威特。再见,越南。”但是其内涵却相差甚远。这是一篇文章的开头,报道海湾战争的胜利给美国人民带来的喜悦场面。正确的译法应为:欢迎你,海湾战争胜利的喜讯。见鬼去吧,越战失败的耻辱!
(2)We shared the office in a Box and Cox arrangement.(我们轮流使用这个办公室。)
该句中的“Box and Cox”的意义来源于莫尔顿的英国喜剧《鲍克斯和考克斯》。剧中两人轮流租同一栋房子,现在人们就用Box and Cox两个词来比喻双方轮流或交替的意思。
以上这些例子均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词汇的学习会受到其文化的影响。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讲解词汇的时候应考虑到文化元素的影响,导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讲清楚词汇的文化渊源。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面,又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领悟词汇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语用错误。
2.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
现行的英语教材选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无论是在听说课上还是在读写课上都应该适时地讲解文化背景知识。
目前的听说课中有很多的情景对话,这些情景对话正是英美人生活的反映。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对话给学生讲解其中隐含的特定文化内容。比如,某公司的客户远道而来,接待人员会对客户说“Did you enjoy your journey?”或“Did you have a good flight?”。再比如,下课后学生可能会对老师说:“Did you enjoy your class?”这些对应的是汉语里的“您一路辛苦了!”“老师,您辛苦了!”但是将汉语里的这些问候语翻译成“You must be very tired.”就会给别人造成误解,对方可能会认为你是在侮辱或打击他,因为你这样说是在怀疑他的能力。
阅读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更是必不可少。如果对英美文化中特有的事物缺乏认识就会使我们的认识停留在概念性的了解上。在讲解文章时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比如一个英语短剧中写到身为富豪之子的Gary在父亲不给予任何经济资助的情况下到巴黎打工,尽管是寄人篱下,借贷度日,Gary却乐此不疲。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就表现了他的独立自主,体现自我的精神,这种精神已成为美国的社会时尚,也是其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授语法时也应该和文化背景联系起来。比如:汉语中没有动词的时态变化,也不要求主谓一致,英语中对此要求很明确。英语里经常会有“I was told...”,而中国人很少在口头上说“我被告知……”,一般会说“有人告诉我……”,“我听说……”,这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源于英汉两种文化中人们不同的心理。把语法寓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学习起来就没有那么枯燥无味了,学生也能更容易接受一些。
四、结语
总之,文化元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是必要而且迫切的。英语教师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目的语,并能正确使用目的语来实现交际的目的。同时,英语教师也要丰富自身的语言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apir,E.The Status of Linguistics as a Science[A].刘润清.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C].北京:测绘出版社,1998:188.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0年度科研经费资助项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