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志军

  摘 要: 做班主任难,做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更难,这是当前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共同心声。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本文作者就自己在担任中职班主任经历中的思路作探讨,并就围绕构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人本模式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 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 个性发展
  
  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中心,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形成健康个性。那么应采取怎样的班级管理方式,才能符合现代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呢?
  我认为,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的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就要时刻注意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的。
  我在担任班主任和学校教研组长期间,就“以人为本”教育模式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正确的学生观,即应该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相信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都能学好,都能掌握相应的技能,所有职校老师都能把学生当朋友看待。学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是自由的、具体的、独特的、不断生长着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着神秘的生命之魂、诗意的生命感动、鲜活的生命经历、旺盛的生命能量、浓郁的生命期待和真挚的生命追求。然而在实际教育中,教育者常常是自行其是,心中并无学生,如课堂上提问,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往往会“怒发冲冠”,动辄罚站、训斥、责骂。有些班主任在管理中更是威严逼人,因为学校班主任工作实施量化管理,学生犯了错误被扣班级分数,就会大发雷霆,认为这样的学生为班上抹了黑,就是不守纪律的学生。有的班主任虚伪说教,说着连老师自己也不相信的话;学生戴着面具接受耳提面命的教育,表面上唯唯诺诺,转过身去,依然故我。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口口声声“我都是为你好”,学生却在心里想着“你还不是为了那几个奖金”,心中充满不屑与不满。部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后进生极尽嘲讽之能事,甚至说出让学生伤心痛苦几天或一辈子的话。
  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教师放在中心位置,人们总是认为听老师的话,循规蹈矩,学习上会死记硬背,考试能得高分的就是好学生,这种传统的学生观是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黄全愈先生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说:“孩子作为一个自然人,毕竟是孩子,但孩子又毕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孩子,他们是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感想、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的人。”我们要珍视学生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生理和特长等方面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地给不同禀赋的学生创造适合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衡量职业学校的学生,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能对一些学习有困难和行为有过失的学生随意贴上“笨学生”和“坏学生”的标签,学生犯错误时,迫切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是通过不断的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走向成熟的;我们要以一种宽容的眼光看待他们,关注他们成长和发展中的每一点滴进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允许暂时的落后。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学生潜能,扬长避短,培养他们的特长,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二、构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人本模式
  1.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精髓。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现代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强调以自我为核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教育理论。人本主义追求的教育目标,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他们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他们的教育目的体现着个人本位论思想。这种思想与我们教改所倡导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人本主义教育的学生观认为,应当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具有他或她自己的感情的独特的人看待,而不是作为授予某些东西的物体。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是十分有效的。
  2.充分认识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职生往往被认为是“双差生”即“智力差”、“品质差”,不是学习的材料,顶多混张中专毕业证书。家长们也不对他们抱太大的希望。作为一个有八年教龄的班主任,我对中职生有自己的认识,他们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中大多数心地善良、单纯,兴趣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根据我的调查了解,中职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是因为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不够。
  3.建立规范、合理、适用的班级管理制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班级的管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难以维继的。常规管理历来受到重视,因为它是一切教育教学的基础:“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又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教育管理与个性发展属于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范畴。管理是手段,它追求不同个体的一致、统一和协调;个性发展是目标或理想,它追求的是个体的独特、优势、自由。怎样制定一套适合学生又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呢?我认为应根据班级情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要有可操作性。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纲,再根据对学生情况的调查了解,形成若干条款,交给学生讨论,经学生讨论补充修改后固定下来。由于学生参与了班规的制定,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避免了班主任工作的被动。在“处罚”时也可以充满人性化,变罚站为每天做一件好事、用一篇五六百字的日记把错误的经过写下来等形式。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变通方法实施管理,如开展系列体育竞赛(我是学校的体育教研组长,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等,让常规管理生动活泼起来,让学生感到遵守常规也很快乐。
  4.将学校班级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求。
  制定班规仅仅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方面,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必须加强过程性监督和管理,加强指导与教育,用好班级班干部,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变被动管理为学生的自我约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班级管理中采用人性化管理的方式,不再用人为的强制手段横加管理,而是顺着自然的人性来管理。比如学校的“创四好”、“夜自修”、“早锻炼”评比,本来是学校对班级和学生的常规要求,但可以通过启发教育变成学生的需求。我经常这样问学生:你们是愿意处在一个处处落后的班级,还是一个事事争先的班级?是想生活在干净幽雅的环境中,还是生活在污浊肮脏的环境中?在启发引导下,学生都愿意事事争先,愿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班级集体的荣誉。
  5.尊重人的本性,顺其自然地加以引导。
  艾玛逊说过,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尊重是教育的根本;尊重是教育的基础;尊重学生是教育的核心原则。没有尊重就没有和谐;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没有尊重就没有真爱;没有尊重就没有创造;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我们对于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对待新生的婴儿那样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持。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尊重学生,就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人”看,让他们发现“真我”的感觉;尊重学生,就要求我们学会“蹲下来”说话,而不必让学生“仰着头”回话;尊重学生,就要求我们学会宽容,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孔子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尊重学生,就要给学生以说话的权利,以自我教育的空间,尊重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尊重学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班主任要善于放下架子,走近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的需求,在生活中、学习上、心理上主动关心爱护学生,使他们“亲教师,信其道”,感化学生的心灵,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爱学生、宽容学生,而不纵容学生。如果对学生没有爱心,就不可能去关心学生,也就不可能对学生勤于观察,所以就不可能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批评教育和指导,更谈不上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了。一个好的班主任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拥有一颗爱所有学生的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性化教育的基石,没有人性、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人性的光辉,更是教育的秘诀,是人性化教育的艺术。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却比惩罚更有影响力。对待学生偶然的过错,如果采用善意的态度,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就不至于使学生遭受到心灵的伤害,那么我们不妨多些宽容,少些惩罚,教育的效果也许更好。对学生的错误以宽容的态度处理,绝不是放纵学生,只是换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实施班级管理与发展个性在学校培养人的过程中的统一之处。从教育的目的出发,对学生进行规范、引导、教育,为的是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勤奋努力、和谐的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总之,班级管理应该像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河畔有鸟语花香,有支流蜿蜓;班级管理应该提倡“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班级管理应该统而不死,活而不乱。把“人性化”管理模式贯穿在每一个教育的细节之处,给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片生命的绿洲,使中职生都能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具有一定技能和相当素养的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李学农.班级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爱华.班主任工作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3]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樊志瑾.中学德育活动课程指引[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
  [5]班华等.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马兆掌,张宪尧.班级管理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8]黄静华.班主任日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