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跨文化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左灵芝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没有很好地突破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这一关,客观原因在于跨文化语言本身的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影响着英语的学习与交际;而主观原因在于课堂教学的缺陷,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然。本文力图为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进提出一家之见,即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改革教学模式,加大英语文化教育力度。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修订和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也正在力图突破原有的一些教学模式,试图通过课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译等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具体到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学生还是没有能解决应用这个实际的问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是比较低下,集中表现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经济的高度全球化,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已不再遥远。不同社会、文化,以及不同国家的人们产生了相互交往的强烈需求,这就对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此,大学生的外语素质要求应受高度重视。这种外语素质不仅仅是指能拿到三级、四级证书,而更强调利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如何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大学外语教育改革与探索的焦点,而英语课堂教学是其中的核心环节,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授是不可或缺的。
  一、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语言是交际的载体,跨文化交际必须注意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运用。戚雨村先生认为语言是一种文化,而且是最初始的文化,但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到重要作用。人们在语言中储存了前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了民族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后人通过语言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整个文化。反之,语言及其运用均不能超越了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文化是决定某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同样,语言的发达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正是因为文化和语言有这样紧密互动的关系,所以人们通常把语言称作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如佛教和道教是汉文化的重要部分,因而有许多成语出自其中,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同样,英语也有许多出自基督教和《圣经》的成语,如bear one’s cross,the forbidden fruit,Judas kiss,the Last Supper等。所以,学习外语必须学习其文化。语言学家拉多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文化差异影响着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工具,可以说语言既反映社会文化,又受制于社会文化。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然而,现实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很低。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很低的重要原因。这些年来虽然国家一直都在倡导英语教学改革,朝着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方向发展。但是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学校和老师还是本着考个好学校、考个好分数为主要目的来教学。教学模式还是为应试服务,老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记单词、背语法,学生从小学直到大学学习十余年的英语,把语法和词汇当作英语学习的全部。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但输出信息的能力很差,就连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很差,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很低。如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好地应答,但一旦离开课堂这个环境,对突如其来的英语问候就有些迟钝了,甚至连简单的问候都要愣上一阵,比如:
  ――“Your coat is so beautiful!”
  ――“No,no.”/“Really?”
  这既是由于练习太少,也有文化差异的原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语法、文法、句法的应用,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怎样用”,而不是向学生阐释“为什么要这样用”,在“为什么”的问题中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关于文化的传授。学生处于这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对于所学知识容易忘记。
  其次,文化差异是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又一重要原因。毫无疑问,上例的回答完全是一种“中式英语”的回答,因为中国人习惯谦虚,对别人的赞美本能的反应便是谦虚地否定,而西方人则实在些,他们对赞美之词通常会先说谢谢,再转换话题,如:“Thank you.My mother bought it in America.”在社会实际中,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而语用失误、文化的误解却往往会导致交际失败。一个外语说得很流利的人,往往被误认为具有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他的语用失误,容易令人怀疑是一种故意的言语行为,因此导致冲突发生的潜在的危险性也最大。如在汉文化下属于很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拿汉语的习惯去套外语,有的时候套得对,有的时候则会套错。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中“如何说”、“不说什么”,有时候比“说什么”更加重要。按照海姆斯的观点,就是应知道对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和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讲什么话和不讲什么话。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把外语教育当作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及外语的第二课堂里全面反映出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出版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里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国际教育界也一直在倡导“To know(学知识),to do(学做事),and to be(学做人).”。我们的外语教学应与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技巧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我们的教学应秉承这一宗旨。
  1.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关键环节
  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解决该问题的第一步,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手段的转变,也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鉴于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和可利用教育资源的相对有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教学模式在技术上应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

  2.教师加大英语文化教育力度是最重要的着力点
  对文化的了解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两者的关系可以这样提,即“Language in culture.”。那么,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又该如何应用这一跨文化的交际呢?根据Claire Kramsch的观点,我们要做到这几点:1.Establishing a sphere of intercultural.2.Teaching culture as interpersonal process.3.Teaching culture as difference.4.Crossing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第一,文化是相互联系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对比分析。对比语言学大研究成果表明,母语在外语习得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R.Ellis(1994:343)指出,“现有确凿证据表明,母语是影响外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既有有益迁移,也有有害迁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尤其注重对比分析。其理论基础可追溯到Fries(1945)和Lado(1957)提出的假设,即最有效的外语教材是建立在外语与母语的对比基础上的。这一理论同样适应于教学,例如对否定是非疑问句的回答,汉语是对问话方式本身的回答,而英语是对是非选择进行取舍。比如,在回答下面一句否定是非疑问句时,
  ――Don’t you like English?(你不喜欢英语吗?)
  如果回答者不喜欢的话,在英语中应回答“No”,即采用否定回答,而在汉语中却要用肯定回答,即“是的,我不喜欢”。我们应弄懂这些差异并总结不同文化的关联与规律,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言运用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将这种母语的文化融于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建立一种“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氛围。
  第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在教学中很重要,对文化的引导也同样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句子的意义,然后带进文化的内容。例如对“It rained cats and dogs yesterday.”学生一般能猜测到句子的意思,在给他们好奇与思考的时候给了他们了解的兴趣,教师应带领学生进入文化的课题,解释这一习语来自北欧神话,狗(dog)和狼(wolf)象征风,猫(cat)象征雨,所以“cats and dogs”就象征“狂风暴雨”。这也符合心理学家的“兴趣―求知”的学习过程,这样学生一般都比较容易接受并能集中注意力。
  第三,教师可以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外国的文化习俗,特别是与中国不同的文化习俗;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录像;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当代英美报刊杂志、原著,既学习纯正的语言,又学习地道的外国文化;可以邀请外国友人来访,通过与外国人直接交往,加大对不同文化的理解,锻炼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还可以通过图片展、英语角等活动来介绍英美文化知识,给学生进行跨文化学习提供材料和机会,以及鼓励和指导学生多阅读。
  第四,加强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情景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成功地用英语交际,其关键在于能否恰如其分地运用英语。要利用生动的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所学语句的意义、表达方式和确切使用的场合。
  
  参考文献: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Fries,C.C.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Ann Arbor:Wahr,1945.
  [3]Lado,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4]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Applied Linguistics,19834.2.
  [5]李荣宝,彭聃龄,李嵬.双语者第二语言表征的形成与发展.外国语,2000,(4):2-11.
  [6]许高渝.我国90年代汉外语言对比研究述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47-50.
  [7]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2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