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若芳

  摘 要: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体现在语言之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课内课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 渗透
  
  2007年9月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除了继续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1.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很多中国学生在国内各种英语考试中取得很高的成绩,而一旦他们踏出国门,到国外留学,却成为一个“英语哑巴”,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不难看出,我国英语教育对跨文化交际的培养仍非常欠缺,因此需要英语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摸索,找出一种既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不忘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新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的改革研究已将大学英语的教学重点从原来的只重视读写能力逐步转移到今天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已经非常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然而,让学生掌握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就能很好地用英语进行交际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语言的范畴里面,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体现在语言之中。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国际性语言,要学好这门语言就必须掌握它所蕴含的深层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语言而不了解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便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它。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的传承又依靠语言。英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仅仅只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忽视文化知识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说着流利英语的大傻瓜。在此,我就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对跨文化交际的培养。
  2.跨文化交际的缺乏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的障碍
  文化的差异不仅给出国留学的学生带来交际困难,还给国内各个层次的英语学习者造成学习障碍。别说跟外国人进行交流,就是平时做个阅读理解,如果不了解文章中出现的文化差异,也很难正确地理解文章大意。就拿文章里面最小的单位词汇来说,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不经过大量的阅读和特别的学习,英语学习者是很难习得的。当学生遇到一个生词时,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依靠老师或者词典给他们提供一个相应的中文意思,因而未能掌握该词的真正含义,特别是文化内涵,从而也无法适当地运用它来表达。例如,当学生读到下面这个句子的时候很可能会困惑:“Besides my prescription,I need some toothpaste,a bar of soap,and some aspirin.”(除了这张处方,我还需要一些牙膏、一块肥皂和一些阿司匹林。)学生可能会疑惑这个说话者是在哪里,药店、百货商店,还是医院呢?如果你告诉他们这是在drugstore,他们就更困惑了。因为,中国学生理解的drugstore就是“药店”,那药店怎么会卖牙膏、肥皂这样的东西呢?而事实上,在美国,drugstore是指chemist’s shop(化学用品商店),在这里除了卖药,还卖其它的日常用品。
  因此,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提高他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将文化教学始终贯穿于语言教学中,注重拓宽学生的文化视角,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培养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蕴含着语言能力无法涵盖的文化能力。为了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就要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并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要求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交际,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
  3.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文化信息。
  目前主流的大学英语教材的课文都是出自于英美主要媒体的文章,涵盖了大量的贴近当今西方社会实际的文化信息。在教授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对课文的整体结构、写作手法及语言知识进行讲解,也要对隐藏于字里行间的文化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了解课文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3.1.1在词汇教学中挖掘文化信息
  在语言层面上,对于有些词汇中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及中西文化差别,教师要注意予以引导。例如,英语的intellectual与中文的“知识分子”事实上并不能完全地等同。英语中的“intellectual”范围相对较小,一般指大学里的教授,或在学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学者。而中国的“知识分子”范围则要广泛得多,
  再如:compromise,中文可以翻译成“妥协,让步”,这两个词在我们中国人的字典里更多地包含的是负面的意义。一个人如果“妥协”了、“让步”了就显得这个人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或者这个人没有原则性。然而,在美国文化里,“compromise”是双方达成协议的必要步骤,在帮助人们和谐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西方人来说,“妥协,让步”是理所当然的,是必须的。因此,教师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碰到像这些包含了中西文化差异的词汇的时候,如果不对学生把这些文化差异解释清楚,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偏差,甚至误解。另外,通过对这样的词汇的讲解也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促进其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此外,在单词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穿插一些跨文化知识,既能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又能让枯燥的词汇讲授生动起来。例如,讲到acknowledge(承认)这个词时,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取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句话是英国著名小说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里的第一句话,也是这部名著的名言。尽管学生大都知道这部小说,但真正理解它内容的人却不多。教师可以对这部小说和其作者Austen进行简单的介绍,使学生理解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傲慢的Darcy和有偏见的Elizabeth所处时代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3.1.2在综合课程教学中挖掘文化信息
  在大学英语的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取材于英美本土作家的作品,内容自然牵涉到英美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各个层面,而且有些文章本身就涉及中西文化差异。
  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一单文Text A这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本身就体现了中西教育方式的差异,从而也体现了中美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的差异。从这篇文章里,学生了解了中西方不同的育儿观:中国父母总是手把着手来教育孩子,当孩子尝试做什么事情而失败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帮忙。因为只有帮助孩子达到目的之后,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兴趣进一步去学习新的东西。而西方的父母则认为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很重要。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失败是探索的过程,孩子必须自己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总向父母求援。唯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此外,该文章还提到了中西方老师对创新能力的不同态度。中国老师担心的是如果不从小培养基本技能,将来就很难习得;创新能力则可以在以后慢慢培养获得。而西方老师担心的是创新能力除非从小培养,否则将不再出现;而基本技能可以在以后慢慢地学习。通过这种截然相反的教育观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有些文章由于涉及到西方国家跨文化交际知识,也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碍。教师要对这些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适当的讲解介绍,拓展文章涉及到的文化知识,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理解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例如,“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叫Tony的意大利移民在美国的奋斗过程。Tony是一个小人物,是千千万万个移民者的缩影,他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可能很多学生都听说过“美国梦”,但是,为什么会有“美国梦”这么一说,“美国梦”指的又是什么呢?很多学生却不清楚。这个就牵涉到美国早期的历史和美国移民等文化背景知识。所谓的“美国梦”就是指移民者们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实现享受更美好生活的理想,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创造迈向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对于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来说,“美国梦”意味着拥有幸福的家庭、理想的工作和很好的房子;而对于一小部分移民来说,“美国梦”就是自由和平等。Tony到美国的时候一无所有,而他就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进取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农场,实现了他的美国梦。Tony的奋斗历程正好诠释了“美国梦”的含义:“from zero to hero”,“from nothing to everything”,“from nobody to somebody”。学生在理解了美国梦的涵义的同时也会领悟到只要靠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梦想持之以恒地奋斗就会实现梦想。
  3.2利用多媒体,传播文化信息。
  中国学生由于缺乏语用知识,经常容易用本国的文化知识和习俗进行跨文化交际。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甚至造成很尴尬的局面,给外国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例如,一位美国老师A赞扬一位中国学生B穿的衣服好看,B因为不理解这仅仅是表示友好和引起谈话的开场白而导致了以下的尴尬局面:
  A:Hi,B.You look great in your new T-shirt today.It is very cool.
  B:Thank you.My father bought it for me.Do you like it?
  A:Oh,yes.It looks very comfortable.
  B:Well.If you like it,I’ll ask my father to buy one for you.
  A:...
  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仅要通过教材中的课文解析文化内涵,而且应该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传播西方文化和习俗,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对比的讨论。目前,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学都普遍采用多媒体手段,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课间和课外的时间播放原版英文电影,让学生进行分析中外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例如,影片Just for Luck(《倒霉爱神》)这部喜剧中,就对美国当今社会文化中幸运的标志和倒霉的标志做了大量的解释和说明,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样一部轻松幽默的影片中,学生也进一步了解了西方社会的一些文化习俗。
  3.3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其它途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导入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通过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开展英语角活动、开设校园英语广播节目、举办英文歌曲欣赏、英文诗歌朗诵、英语竞赛、演讲比赛、英语讲座、报告、观看有关英美文化内容的电影、录像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还可聘请外籍教师或外国访问学者来校讲学,指导或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接触。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拓宽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用途及多媒体计算机语言课件等直观教具开展教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艺术、历史、宗教和风土人情,参与空中英语活动,使其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英美文化的真谛,培养其语言悟性及文化适应能力。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和课外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提高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结语
  总之,跨文化交际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时代的需要,是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正确的引导,传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展示给学生英语国家独特的社会风貌,揭示相关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在文化氛围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Guan Jialing.Cultural difference in vocabulary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J].中国英语教学,2004.Vol.27 No.3:84-87.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2003.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