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英语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国英

  摘 要: 本文论述了英语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方式,以及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事项,旨在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
  关键词: 英语教学 问题情景 注意事项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是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合理地创设情景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能够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丰富语言情感,体验语言的价值。因此新课程特别强调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迪学生的思维,改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1.辩论性问题
  辩论性问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辩和表达能力。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设计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也可根据课文的热点设计辩论题,分正方、反方进行辩论。学生个体之间的切磋辩论可使每个参与者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同时,受到其他同学所提信息的刺激与启发,从而有利于激发其创造性的设想。如:在教学SEFC Book 2A “Welcome to the Earth Summit”时,我提出辩题:Which of the issues discussed at the Earth Summi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Give your reasons.把全班学生分成正、反方。在辩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深化了环保意识,在辩论之余还提出了许多有关环保的建设性意见和开放性设想。这样课堂气氛容易活跃,但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引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迁移性问题
  迁移性问题,也叫开放性问题或参考性问题,是指没有固定的答案,可让学生自由发挥的问题,只要合情合理即可。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目的语输出和参与课堂交流的机会。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更多真实的情境促进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类问题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如在教学完SEFC Book 2B Unit 19 “The Merchant of Venice”后,我让学生设计一个夏洛克到家后的结尾。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同时实现了德育教育的功能。
  3.近体性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缩小教与学之间的时空差距,以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设计“近体”问题可从时间、空间和心理三方面来考虑。
  (1)时间“近体”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创设问题,结合课本知识去引导学生分析当今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原因和背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SEFC Book 2A “Welcome to the Earth Summit”时,教师可以从时间近体角度出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Why did SARS happen so seriously in China?然后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更强烈地体会到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空间“近体”问题。由于受到全局性和典型性的制约,教材在选材时不可能选用近期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事例。由于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空间距离较远,在教学中直观性较差,感受性较弱,学生的兴奋点不易被激发,因此教师应以课文内容为依托,尽量结合典型事例,从课文中引出较受学生关注、熟悉的新问题。
  如在教学SEFC Book 2A Unit 9 “First Aid”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On the way to school,you find a person badly hurt in a traffic accident.What would you do?在上完这课后,我又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Suppose you live on the 17th floor in a 20-storey building.Now there is a big fire on the 12th floor,what would you do?通过讨论,学生掌握了一系列有关急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3)心理“近体”问题。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通过创造性的设计,从课文引出学生最关注和最感兴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例如,在教学完SEFC Book 1B Unit 17 “Alone in Antarctica”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Helen Thayler’s life in the expedition?Do you admire it?许多学生纷纷表示了羡慕、向往之情,因为他们觉得探险生活有趣、刺激,适合他们的口味。这时教师话锋一转,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Is his expedition life always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接着让学生欣赏一首电影《哥伦布》中的插曲――“Sailing”(《远航》)来体验探险生活,要求学生体会出主人翁的心态、感情并猜测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因为学生们平时很爱听歌曲,并具备了一定的鉴赏判断能力,所以很快就感觉到主人翁的悲伤、忧愁和思念、渴望见到亲人之情。这样,学生平时的生活积累和感悟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从中也使他们深切体会到了探险生活的艰辛、刺激,继而更加敬佩Helen Thayler的探险精神。
  4.悬念性问题
  正如柏拉图所说:“思维始于惊讶。”悬念是众多学生求知欲的动力源。制造悬念,就是要在学生已形成的概念、对某些问题的生活体验与对这些问题的更精确的解释与陈述之间树立矛盾。悬念常用于一堂课或一单元的开始,这样能使学生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并引发无暇遐想,对后面的内容更加关注。
  例如,在教学就教材SEFC Book 3 Unit 2 “Captain Cook”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Suppose you will take a journey tomorrow,will you take pigs,sheep and chickens with you?学生听了,感到既惊讶又好笑,纷纷交头接耳,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去旅行只要带上足够的钱、食物和备些常用药品就行了,何必带上狗啊、猪啊这些动物,这不是自找麻烦嘛?就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我告诉他们:“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坚持带动物去旅行的人物――Captain Cook,想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我们不妨仔细看课文。”这样学生带着好奇心全神贯注地阅读起来。
  5.评价性问题
  评价性问题,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对文中的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评价,并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以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基础,进行探索和创新。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正体现了学习语言的目的――运用。如在学了SEFC Book 2B Unit 19 “The Merchant of Venice”后,我问:What do you think of Antonio and Portia?通过探讨活动,学生在欣赏莎翁不朽作品的同时,也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二、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事项
  1.情景的素材要有针对性
  问题情景的创设,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全面的、科学的分析。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景素材,创设问题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问题要有方向性
  教师通过情景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有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问题有难易程度
  所谓问题难易程度,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学生经过努力才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因而可能会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