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震宇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语言文化的过程。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的导入,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文化环境。本文通过阐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的文化差异,探求如何在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渗透,以达英语教与学的更好效果。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跨文化渗透 文化差异
  
  1.前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要受到文化的制约。美国应用语言学家艾丽丝・欧马基奥指出:“语言教学应与文化相联系。应通过对文化的了解来掌握语言,通过对语言的学习来了解文化。”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中西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只有清楚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
  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文化知识比较薄弱,特别是英语基础比较差。传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专项技能的教学相对枯燥,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甚至起到反作用,让很多学生形成“听不懂,也不想懂”的思想,最终导致英语教学的恶性循环。而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知识因其特殊性和新颖性,倒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发想要了解国外的不一样,从而促使学生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语言。因此跨文化知识的渗入对更好地学好英语显得格外重要。
  2.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胡文仲(1992)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这说明语言和文化是结合体,彼此不可分割。同时,我国语言学家邓炎昌、刘润清是这样阐述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重要作用。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涵着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应该指出,语言和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和文化之间这种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决定了在外语学习中必然离不开对这门语言背景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学习。
  3.英语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几方面差异
  3.1语言中的差异
  3.1.1词汇方面
  不同的语言之间总存在着词汇的对应关系,但对应并非对等。不同语言间的同一词汇往往会表达完全不同的含义。例如,中国人蔑视狗,因而有“走狗”“狗腿子”“狗东西”“赖皮狗”“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说法。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欣赏狗的勇敢和忠诚,对狗的赞誉也屡见不鲜,并把人比作狗。如:luck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又例如,中国的“白象”牌方便面想打入国际市场,结果却失败了,究其原因就在“白象”的翻译上。中国厂家想当然地将“白象”翻译成“white elephant”,但是“white elephant”一词在西方文化中是指比其价值或效用所需费用庞大而不成比例者,或虽然不需要但难于处理的物品,即“累赘、大而无用的东西”。所以,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词汇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文化的理解。
  3.1.2习语方面
  习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中都存在很多的习语,但习语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语句的翻译。例如,“a piece of cake”这个习语反映西方人生活习俗,蛋糕对他们来说是极平常的食物,无论做蛋糕还是吃蛋糕都是轻松愉快的小事。对我们来说,蛋糕似乎是奢侈品,但汉语里恰巧有一个反映我们生活的俗语“小菜一碟”,其功能与“a piece of cake”大致相当,因此,用“小菜一碟”对译“a piece of cake”。
  3.1.3语法方面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句式及篇章结构上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注重整体效果,对形式上的完整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否紧密并十分重视。而英语则恰恰相反,英语中的人称、时态、数、体及语态都有明确的形式标记,句式也常常以核心词或句为中心,层层展开,结构紧密,有较强的逻辑性。在篇章结构上也多表现出趋向于线性的直接表达方式。开头有主题段,每段有主题句,结尾得出结论。段落、句子之间结构紧凑,逻辑性强。这种不同在阅读及英语写作中要特别注意。
  3.2非语言中的差异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人们是使用其他手段(除了使用语言外)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递各种信息。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接触、身体距离、时间观念、空间使用等。但是它同语言一样,是文化的产物,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例如,中国人喜欢用竖起拇指表示对对方的赞扬。但在西方,竖起拇指并不仅仅指这个。美国喜欢在公路旁边伸出拇指,是向过往的汽车司机表示希望搭车,“thumb a lift”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又如,英美人对于身体接触十分敏感,通常都极力避免,偶尔不慎碰到他人的身体,总要表示抱歉。过了童年期的同性朋友很少有拉手或者搭肩的情形,因为那样往往被认为是同性恋的行为。但在国内,普通的身体接触都很平常,特别是同性的勾肩搭背行为比比皆是。
  4.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渗透的方法和策略
  4.1加强课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至关重要,可以是在一个单元教学的开始,也可以是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我校使用的教材是《新视野英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该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涉及到相关的英美历史、风俗习惯、思维差异,甚至是《圣经》和希腊神话中的词语和故事。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第一册第五课的主题是“I love this game”。课前,我介绍了美国篮球、NBA联盟、NBA选秀及各球队的知识,并播放了相关视频。上课时,学生的表现活跃,并积极提问。又如,第二册中有一课讲到了Leonardo da Vinci因擅讲笑话而出名,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讲讲达芬奇这个人物、他的作品,甚至可以涉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关知识。
  4.2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渗入
  孤立的词汇教学很乏味,也不便记忆,许多词可以放入文化背景中去学习和掌握。如,在讲到“Freeze”这个单词的时候,除了说明他的基本意思是“冰冻”、“结冰”,还可以讲个故事:在美国,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而被枪杀。“Freeze!”意为“站住”、“不许动”,在美国是尽人皆知的日常用语。这样可以用一个故事来加深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也能通过故事帮助学生活用这个词。又如,学到California一词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说出美国其他各州的名称,并提供一张美国地图,帮助学生识别各州的地理位置。
  4.3听力教学中的文化渗入
  听力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听得少,而且总反映听不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听力教学时,要准备适合的听力材料,而且在听前提供一些有关主题、文化背景的知识,让学生有准备、有目标地去听,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听懂得多、理解得深,并且还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再者,同一材料可以反复地听,让学生能够完全理解,以便在之后的学习中,当遇到相关内容的视听环境时,学生能够从容面对。
  4.4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渗入
  高职英语的写作以英语应用文体为主,包括:书信、简历、通知、便条等。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从文化的角度区分英语与中文信件的异同,强调文化的差异导致思维方式的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表达方式。再者,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类文体的写作,应模拟英语国家文化环境,要求学生以英语国家的人的身份互写信件。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些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作文。
  4.5口语教学中的文化渗入
  口语教学的目标是交流,而交流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对话,更是一种文化思想的交际。学生往往觉得交流困难,是因为忽视了隐藏在语言背后更重要的东西。所以,英语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特别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新东方副校长王强说过一个例子:一次,一位英语非常好的女学生陪一个老外去长城游玩。当在长城时,老外突然想上厕所,但面对女生,老外想表达得婉转一些,于是说:“Excuse me,I’d like to go somewhere.”女生听后,马上回应:“Of course,you can go anywhere.”结果老外面露难色,急着要回家。这是一组没有任何语言毛病的对话,但结果却闹了笑话,因为该女生没明白“go somewhere”是“上厕所”的委婉表达。由此可见,文化背景在口语交流中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多使用“Role Play”模式,为学生营造适合的文化环境,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调节语言以适应环境。
  5.结语
  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渗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还包括教师本身文化修养的提高。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但很难找到具体的方法进行实施。笔者也是不断向其他老师取经,慢慢地摸索前进。但很明确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时刻刻将文化知识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提高交际能力,以求英语教与学的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河南教育出版社,2002.
  [3]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M].国外外语教学大纲,1997.
  [4]顾嘉祖.《跨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序[M].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2.
  [5]王振亚.语言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王海英.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7]胡文仲.语言研究与文化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