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对体育健康课程的评价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战涛
摘 要: 体育健康课程评价是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将课程评价落实到具体的内容和操作方案中,对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体系进行充实,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教师应采取的积极措施和应对方法。
关键词: 新课标 体育健康课程 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度量教学成效的方法,是完善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角色、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
体育健康课程的评价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具有导向性,在整个学校体育的改革中,体育课评价方法改革必须同步进行,但最大问题是制订出统一的评价体系必须体现地区的差异性、可行性和合理性。为了使评价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对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应表述具体,力求做到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便于评价和参照判断。
1.教学目标设置是否明确
在加涅的教学论中,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明确陈述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一步,若教学目标设置合理而且陈述可观察和测量,则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问题便自然解决了。但是,我们多年来存在的目标陈述空泛的现象,如“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美的情操”等,缺乏明确的指向,也很难观察到个体的对应行为,这样的目标,不仅造成执行者的困惑,而且很难具体操作,往往流于形式。从下面案例中看出这一点。
例如,教材内容:艺术体操(初一年级)教学目标:①培养优美的体态,形成健美的体形,发展健康、活泼、自我表现等心理素质;②提高兴趣和欣赏能力,抒发美的情感,陶冶情操;③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自我加强对音乐节奏的理解。
上述案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描述,有些是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状态的词语来描述教学目标,如“情感目标”“个性发展目标”等,这些目标都是指学生内部心理状态。但是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这一目标要求呢?我们无法知道,也无法观察。
课程目标是课程诸要素中的最重要的核心,它既是教育过程的参照,又是评价的依据,具有指向性和约束性的特点。要使目标落在实处,就必须使目标行为化,也就是说,使用鲜明的行为化语言来表达目标。但我们的情感目标过于概括,可操作性较差,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2.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2.1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有效结合。
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看是否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学习;二看是否体现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探索;三看是否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朝着能够“自学、自练、自评”方向努力。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探讨方法,解决问题。但教师并不能因此便忽视或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但一些教师把它拿来作为发挥的理由,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发给各小组同一种器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各小组自主学习,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但是,学生自主学习什么?合作学习什么?探究学习什么?不仅学生不知道,教师也可能不清楚。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以教师的主导为前提的,离开了教师,学生的任何学习方式都不能得到体现。
2.2是否结合项目本身内在的属性,有效地进行创新。
创新是学生在体验、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学习方法和技术动作,例如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健美操、舞蹈等创编原理后进行创新。通过这些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但创新不是盲目、随意、毫无根据的。现在教师的教案中滥用“创新”,几乎每一篇的“学生活动”一栏中都会出现“创造新的方法”或“创设新的动作”之类的措词,而根本无视这部分内容是否还有创新的余地。
新课标明确强调:①运动技术学习是学生保持体育课学习兴趣的基本前提之一;②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③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又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新课标并没有全盘否定技能教学,而是给了技能教学一个合理定位。
3.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新课标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大纲,它在给予教师极大自由度的同时,也把如何实践操作的问题留给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水平。对教材的处理,主要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环境,对教学内容基本结构与特点整体把握,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据此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
3.1教学内容的取舍要合理。
如:篮球教学内容,从篮球技术来讲,包括多种多样的技术,每一种技术又包括多种练习方法,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应该选取主要技术和关键技术,以此来带动其他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这是非常重要的。掌握了这些主要的和关键的技术后,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就能参加比赛和游戏,享受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对篮球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与重新构建,使之符合这项运动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3.2教学的重点、难点应突出。
就每一项体育运动而言,从运动技术的层面来讲,每一项技术都有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技术的关键讲清就可以了,剩下可由学生来体会、思考。如果讲得过于清晰复杂,反而会使学生滋生思维惰性,并且产生厌烦情绪。重点和难点的掌握和突破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通过教学,学生掌握了技术的重点,突破了技术的难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基本掌握了这项技术,提高了运动技能。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和教学中教师应突出重点和难点。
4.教师的基本功及自身的情感投入
教师驾驭一节课的基本功,还应落实在“基本”二字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讲解基本功。体育教师必须掌握教育的科学知识、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流畅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讲解,语言规范、精炼,讲解通俗易懂,能够讲清动作的重点、难点。第二,示范基本功。体育教师必须能够正确地给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示范,根据不同内容,注意示范的面、次数和时机,便于学生模仿,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学生就会思维活跃地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情绪极易感染学生的。教师若是板着脸,学生会感到压抑、紧张,学习效果肯定不佳,更不用说加法兴趣了。因此教师必须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振作他们的精神,兴奋的情绪和振作的精神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处理,在备课时不仅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且分析、挖掘教材中各种思想情绪,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幽默的语言,使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使学生在接受知识、信息的同时,接受适当的情感教育。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体育教师应认识到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在教育学观念上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偏重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向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但对于新事物的实践探索是需要认真理解和深入思考的,如果不问所以,只一味照抄模仿表面的形式,就会走很多弯路,甚至背离事物的本质,正如任何真理都有一个“度”,超越了这个“度”就成了谬误。现代教育管理更重视教师对教学的监控能力,把它视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因此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掌握、理解新课标的理念,对体育课进行准确的定位与导航。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季浏.体育教学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74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