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因素,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裴武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就是新的学习方式之一。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在课堂中就要把空间和时间给学生留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真正的主人”。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抱怨学生太笨,埋怨教材太难,而应该认真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认真思考如何挖掘教材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数学故事,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每个小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精心设计一些数学故事,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新鲜感,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掌握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42页中有这样一道题:教材出示一幅春游图,图中说明我们班有38人去春游。同时出示了三辆汽车图,红色的汽车有30座,黄色的汽车有40座,蓝色的汽车有50座。想一想,坐哪辆汽车比较合适?
有的教师可能就题讲题,教师问学生答,很快就能找到答案。这种传统教法就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应用于本题的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上边出示教材上的图,边讲故事:王老师带38人去春游。前几天,王老师和汽车队联系了一下,司机告诉王老师说他们有30座、40座、50座的汽车,请你们班的小朋友选一选,乘坐哪辆汽车比较合适?听我这么一说,有个学生就抢着说乘50座的蓝色的大汽车。我问为什么呢?这个学生说这样在路途中要是有人上车,我们就有座位给他了。有的学生说我们是包车,中途不停车,要那么多座位干嘛?有的学生说乘坐30座红色的小汽车,小朋友人比较小,可以挤一挤坐。有的学生说坐40座黄色的汽车最合适。他们说:我们有班有38人,加上1位老师是39人,就多1个座位,再合适不过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问题就解决了。这时候,我把握时机问,这跟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有什么关系吗?再一次激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激活了学生的潜能,发展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尽心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产生结果的生动过程往往被单调机械的条文式结论所取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大胆的尝试,在尊重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尽心创设学习情境,展现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如,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44页“相同的数相减等于0”这一内容。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能自主学习,我遵循低年级学生爱动、爱玩,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点,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这里这么热闹,“小鸟”们也情不自禁地飞上了枝头。(播放《小鸟飞》的音乐。3只戴小鸟头饰的学生“飞”了出来,在“小鸟”的带动下,同学们也忍不住扇起翅膀“飞”了起来。音乐结束,“小鸟”又飞回去了。)
我及时提问: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吗?或者提出数学问题吗?
有的学生根据这一情境编题:“枝头上飞来了3只小鸟,又飞走了3只,还剩多少只?”我马上抓住这一点切入,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列算式(3-3=0)。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用学具摆一摆、自由组合表演等),放手让学生发明创造等于0的算式。学生由于参与表演,亲身体验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更激发了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我放手让学生发明创造等于0的算式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创造了4-4=0的算式。这说明这一情境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学生所举的数一个比一个大,特别是有学生说500-500=0,3000-3000=0,我及时对这个出乎意料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和表扬。这时,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有的说2万-2万=0,有的说1亿-1亿=0……学生的这种回答,是我没有预设到的,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生成的。也许,学生还不会写这样的算式,但他们在生活中听说过、接触过这样较大的数,更重要的一点说明学生理解了算理,领悟到了“相同的数相减等于0”这一规律。在教学这一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回答激活了我的思维,也激发了同学们大胆探索的热情,让他们很轻松地将这一规律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中,我们只有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改善学习方式,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轻松、主动地学习,才能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大胆探索的能力,并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悉心安排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布鲁纳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统计学是关于数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学科,它在今天高度复杂的世界中越来越重要。所以,一年级教材中就增加了一些统计内容。如果单纯讲什么是统计,学生难以接受。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悉心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渗透统计学的知识。
例如,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材第99页中有这样一道题:
下面的几种体育活动,同学们最喜欢哪一种?在小组里作调查,先用画“√”的方法记录调查结果,再填写下表。
说一说,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少。
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很感兴趣。教师说完题目以后,在班级中选择一组学生进行逐项调查、统计。不一会儿,学生就能了解喜欢这几项活动的人数情况,有的学生还能发现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少。这时,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想到什么?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再如,看图填( )这一题:要求学生统计晴天、阴天、雨天的天数。学生看图找一找,就能独立填好。这时,我有意安排了一个课外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统计一下从今天开始后20天的天气情况。20天后的早上,我一来到教室,学生就围着我,拿着他们统计的天气情况给我看。我很惊喜,竟然有那么多的小朋友参加了这个实践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说,挖掘教材因素,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争取到成功,学生不但能深化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充分调动自己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9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