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教学中突出主体 在交际中实现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印从华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尤为如此。英语教师应做到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互动的“共鸣”式课堂气氛。
  共鸣是指两物体在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往往是和谐与统一的代名词。倘若人们对某一见解持认同或理解态度,他所表现出的思想的言行往往和这一观点或见解一致,从而两者之间也产生了共鸣。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如果两种技能在刺激物和反应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因素,它们对于人的能力和心理特点有共同的要求,它们就可以互相迁移。而这种互相迁移就是共鸣――心理共鸣。
  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和因素,任何时间场合都可以产生共鸣。教师的一句玩笑,能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一个暗示,能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在他们的面部表情中反映出他们对暗示内涵的认同或理解,这就是共鸣。英语课堂中,教师用英语授课,如若学生能够正确领悟所听内容的实质,从而作出相应的反映来迎合教师的意图,共鸣便在其中。然而,这种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无论在思维上还是在语言上的双边活动都要求教学对象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培养扎实的语言功底,更重要的是练就娴熟的交际技能。
  当今英语教学的各种流派无不将培养教育者的交际技能这一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在于此。“言语活动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内在过程,而是思维和交际活动的统一体”(A・A・列昂季耶夫)。人们的交际活动总是为解决一定的交际课题而进行的,绝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因而英语教学的过程也应当是一个共鸣的过程。任何单方的活动或者活动的一方不具备活动的能力都会使该过程黯然失色,产生不了共鸣将会使某一交际课题(或谓教学意图)无法完成,即人们所说的某堂课的失败。
  作为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生的欲望动向和认知态度,更要注重他们的情绪和感觉。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英语教师的使命是培养最终能驾驶语言而进行交际的人才。实施语言活动的最佳场合是课堂,而双边活动的优劣又以共鸣效果的好坏来衡量。因此,具有良好共鸣效果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并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并使之在今后的时间内继续保持,出现可贵的良性循环。
  于是,一个现实的课题摆在英语教师的面前――如何产生良好的课堂共鸣?管见所及,拟就以下几个方面,仅供参考。
  一、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一堂高质量的英语课,必须要求教师自始至终用英语授课,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直接学习英语。故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练就现代英语教学必须具备的各项基本功。在此基础上,课堂教学就会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同时还必须具备处理“课堂意外”的应变能力,令学生佩服。令人信服的教师往往容易开辟教学的各种渠道,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的课堂氛围是不难产生共鸣效应的。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促进和谐的师生感情。学习的正确而浓烈的动机是成功之本。罗吉斯的心理学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变化气质,促进学习。基于这一观点,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习的人迫切需要别人理解自己并毫无拘束地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因此,教师要真诚地信任学生,将学生当作有价值的个人,使他们懂得学习比从师受教更为重要。如果学生始终将考试看作是一个沉重的包袱,那么他错误的动机将会贻误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不会也不可能与教师产生语言上的沟通,因而也不会有共鸣,那将是悲剧。
  三、语言实践要有的放矢,课文教学必须设置情景。枯燥乏味的讲课会使学生无法接受,收效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事倍功无”。陈旧机械的课文教学模式,“词汇――语法――习题”,必然把学生应该具有的运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推向反面,于教学危害极大。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告诉我们,必须利用刺激物的特点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这就给教师正确合理地设置情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用现成的词汇、词组和语境来表达一个真实的场面或故事,这就是设置情景带动教学的独到之处。只要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篇课文、一个段落乃至一个词汇都可以利用其本身的特点来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达到进行大量语言实践之目的。这种共鸣过程中教学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何乐而不为呢?
  四、以学生为主体,摒弃一言堂之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喋喋不休的课堂讲解只会导致学生无休无止地沉默甚至消沉,这是十分可悲的现象,因为学生失去了太多的语言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实践证明,一个具有经验且成功的英语教师留给自己的课堂时间是三分之一,其余的三分之二全属于他的学生。在教学中突出主体,在交际中实现互动,这样才能营造“共鸣”式课堂气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56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