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颈椎病十字保健操对颈椎病治疗干预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分析及远期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观察自拟颈椎病十字保建操对颈椎病治疗干预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分析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符合颈椎病诊断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自拟颈椎病十字保健操配合針灸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灸疗法治疗,两组均于治疗3周15次后、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颈椎病十字保建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且远期疗效较好,此方法简单、安全、持久、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自拟颈椎病十字保健操;针灸治疗;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027-01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电脑、手机及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发病率逐年也较快上升,发病年龄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和复杂化,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有眩晕,头、颈肩疼痛及颈神经根压迫症状。我院名老中医高雅贤副主任医师根据该病的发病原因及特点,采用自拟颈椎病十字保健操配合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研究的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符合诊断条件的颈椎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治疗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年龄均值(45.2±3.2)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5年,病程时间均值(2.1±1.2)年。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3岁,年龄均值(47.1±2.1)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5.5年,病程时间均值(3.1±1.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符合“全国第三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5—65岁, ②临床表现为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或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或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等,③颈部活动功能不同程度受限。排除标准:①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②急性外伤性颈椎间盘脱出者;③肩周炎、耳性、眼源性眩晕者。结核病、肿瘤、血液病、孕妇及哺乳期、骨折患者。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颈椎病十字保健操配合针灸疗法治疗。
(1)自拟颈椎病十字保建操:患者取站立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沉肩垂肘,平静呼吸,伴随我科自拟的十字保健操视频音乐,按节奏及步骤做点、侧、看、推、转、扑、抱、撑、开、揉等动作。1日1次,1次10分钟。1周锻炼5次,休2天,治疗3周15次后评定疗效。
(2)针刺穴位:双侧第2、3颈椎夹脊穴、风池、天柱、完骨穴、大椎、肩髃、曲池、合谷。皮肤常规消毒后,用北京科苑达医疗用品厂生产的0.30X5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在上述穴位施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取针后于项背部拔罐6min ,取罐后将点燃的艾灸盒放置于项背部,温度以患者皮肤微红为度,1日1次,1次20 min。1周针灸5次,休2天,治疗3周15次后评定疗效。
对照组治疗方法:仅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方法同治疗组,同为3周15次后评定疗效。
1.4观察指标
1.4.1 根据研究方案的设计制定病例报告表。2组均于8周后再次进行疗效评定。
1.4.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和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拟定。即:临床治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恢复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1.5 统计学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处理,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及“n(%)”的形式进行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期缓解症状比较 见表3
3 讨论
本病属于中医学 “项痹病”范畴。多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立论,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寒湿凝滞,痹阻经络,气滞血瘀为标。《灵枢-卫气篇》提出的“上虚则眩”和理论与现代医学的颈椎病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十分相似[4]。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病变多责于督脉与手足太阳经,治当益气活血,祛风通窍为法。颈椎病十字保健操通过点、侧、看、推、转、扑、抱、撑、开、揉十节操,有节律地运动,使颈项背部的经络得以疏通,气血得以上达于脑,濡养肌肉组织,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恢复组织功能,还具有安神定晕,改善睡眠的功效。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痉挛或直接压迫椎动脉,使其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引起椎-基底供血不足引起的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3]。高雅贤副主任医师依据脊柱相关理论,以中医传统的针灸疗法为基础,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学、生物力学相结合,根据脊椎小关节错位的病理变化,研究出颈椎病十字保健操。她认为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是劳损或外伤导致颈椎失稳,椎小关节紊乱,组织粘连,压迫、牵拉椎-基底动脉,致大脑供血不足,或神经过度兴奋,血管异常收缩,头颈部血管痉挛、缺血而发病。这与《灵枢》及张介宾上关于眩晕发生的学术观点是相吻合的。
临床观察表明:自拟颈椎病十字保健操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且远期疗效较好,此方法简单、安全、持久、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增春,陈德玉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3] 丁旭明,赵智.颈性眩晕的发病原因及治疗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09,7(3):176-178.
[4] 范炳华.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论的学术价值浅识,中医药学刊,2004,22(9):1628-16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7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