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争辩,让课堂更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是要求我们摆正学生和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位置,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争辩 主动 精彩 兴趣
  近日,笔者观摩了深圳南山育才三小何艳红老师执教的《学会审题》(三年级)。这节课设计巧妙,引导得法,气氛活跃,效果良好。其中,留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学生们热烈争辩的场面——学生们的争辩是那么的自然、投入、积极[1]。
  一、争辩——让学生学习更主动
  何老师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审作文题目。课堂教学流程如下:展示佳作——明确任务——指导审题(导出方法)——实践运用——回顾总结。在“实践运用”环节,有一道题是给出作文题目(能干的爸爸)和写作材料,让学生们选择写作材料。这是本节课最精彩的环节。
  根据题目选择写作材料,不是单纯的作文题目审题。它要先审清题目的“写作要求”,然后根据“题眼”选择写作材料,难度比单纯的审题更大。为此,何老师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再汇报、交流。四个小组长领回学习材料(供选择的“写作材料”),分發给组员,然后各小组马上展开了讨论:这位说这个材料不能选,因为什么;那位说这个材料要选,因为什么……每位组员都积极参与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不甘落后,课室里一下子“炸”开了,喧哗声一片。期间,何老师穿插于各小组之间聆听,指导。
  一会儿,看学生们讨论得差不多了,何老师就让各小组汇报,进行全班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对每个材料的“选”与“不选”展开了辩论。辩论开始了,各组学生都不甘示弱,争相举手发言,一组的学生刚表明自己的观点,另一组持不同意见的学生马上起来表明观点。争辩中,各组学生毫不犹豫,毫不胆怯,畅所欲言,气氛十分活跃。对同一个“写作材料”,有的小组说“选”,有的小组说“不选”,各自都有自己的理由。辩论中,老师适时点拨、引导,使辩论有序、有效地进行。通过争辩,大家最终明确了哪个材料要选、哪个材料不选。
  就在学生们以为问题已经解决时,何老师又“挑起”了“战火”——给出了一个描写爸爸外貌的片段,让大家判断这个材料“选”还是“不选”。刚出示材料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选!”何老师提醒学生:要默读、思考一下再作出判断。接着,何老师又让学生们展开辩论。哗啦的,一片小手又高高举起,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一诉己见。于是,新一轮辩论又开始了。
  甲生:这个材料我不选,因为它没有写爸爸能干,它只是写了爸爸爱干净。
  乙生:我觉得可以选,因为你不可以直接写爸爸,要先介绍一下爸爸。这样子别人才知道爸爸是什么样子。
  丙生:如果是写‘我的爸爸’,这个材料就能选,如果是写‘能干的爸爸’,这个材料就不能选。
  学生们争持不下,谁也没说服谁。
  面对此况,何老师先是肯定了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相互争辩,然后称赞了一男一女两位作出肯定选择的同学。何老师称赞那位男生“能发现外貌的描写可以让人物更生动、形象”;称赞那位女生“能发现外貌的描写是为了突出爸爸的‘能干’”;最后指出:用了这个外貌描写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精彩。何老师在称赞学生学习表现的同时,巧妙地指明了问题的答案。至此,问题完满解决,学生们的认识也得到了提高。
  二、争辩——让课堂更具活力
  2011年版语文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何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贯切了这一教学理念。她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独立思考、讨论争辩;自己则退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相机点拨、引导,从而达到了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从这节课可以看到:让学生讨论、争辩的“讨论式教学”,比师生一问一答的“问答式教学”,教学效果更好。
  1.争辩,让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
  “满堂灌”、“满堂问”的课堂,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答,思维被抑制,毫无生气,昏昏欲睡。而争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主动地思考问题,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学习热情更高涨,课堂气氛更活跃,学习效果更好了。
  2.争辩,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透彻
  如这节课中给题目“能干的爸爸”选择写作材料的问题。起初,学生不清楚如何选材。后来,通过争辩,学生清楚了哪个材料该选,哪个不该选,并且知道了为什么选和为什么不选,不但知其然更知其之所以然。在辩论中,学生解决了问题,并提高了认识。
  3.争辩,让学生的思辨能力得以提高
  在何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争相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在争辩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思辨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是本节课最有价值的地方——思辨能力的提高比获得知识更有价值。
  4.争辩,让课堂更具活力
  争辩让学生思维更活跃、思考更积极,让学生学习更积极、更主动;争辩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产生了“1+1>2”的效果,让学生收益更大;争辩让学生更高效地解决学习难题,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争辩让教师更好、更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也正是学生的争辩,让何老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更精彩了。
  从何老师的课堂中,可以看到她们的学生(是借班上课)表现出较强的思辨能力,这应该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反观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思辨能力,课堂上很少出现类似的学生争相发言的场面,积极举手发言的总是那极少数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学生已形成了被动接受的思维,不会、不愿、不敢主动思考了。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我们长期不信任、不放手的结果——我们总是不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学中总是不放手,课堂上“满堂灌”、“满堂问”,极少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争辩,即使有,也只是浮于形式,走过场。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就缺乏了主动思考的意愿和能力,更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思维。所以,即使我们让学生讨论、争辩,他们也不会、不愿、不敢讨论和争辩了。
  何老师这节课带给我的启迪和思考是多方面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多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争辩、合作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2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