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材料作文“‘视野’与‘幸福感’”导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容易知足,幸福感就随之增强;也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格局就会小,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幸福感就随之下降。
  这是一则思辨性材料作文,文题材料把人对外部世界的体察与自己内心的满足度结合起来,表现“视野”与“幸福感”的关系。
  材料涉及两个核心词语:“视野”指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或眼界,也指观察和认识的领域。视野可大可小,可虚可实。“幸福感”指人类基于自身的内心需求而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主观情绪。这是一种心理体验,既是对生活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材料以“有人说”“也有人说”呈现两种言论,表述两种观点,这在结构上属于并列关系,在内涵上是对立统一关系。前者重视当下的情感状态,后者重视未来的发展空间;前者认为“幸福感”可由主观调适,后者认为“幸福感”受到客观约束。
  立意时需要整体把握材料,作出自己的判断;然后从某一角度明确提出观点,通过理性阐述或形象表达,阐述“视野”与“幸福感”的关系。审题需要注意如下两点:
  一是“视野”的大小与“幸福感”的强弱关系,包含着正、反两方面的理解,无论正面立意,还是反面立意,无高下之分。
  二是立意时可以对核心词语作比较界定,但不要隨意更换词语,以免偏离主题。比如“视角”“视线”“视力”“格局”“思路”等等。不要只从一方面着力,脱离二者关系;不能脱离立意的前提条件,即材料提供的语境,导致脱离材料。如:眼界决定境界,拼的是时代格局;有视野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人生的视野,就是心灵的美好等。
  一亩三分地,尝尽万般甜
  大丰高级中学高三   陈嘉佳
  我的童年是在外公陪伴下度过的,于我而言,偏僻的小镇却是繁华的游乐园,而外公种的一亩三分地,也如鲁迅的百草园那般有趣可爱。
  小城虽小,却拥有美丽的风景。犹记得在浅草堆里寻找四叶幸运草的执着,在楼下无花果树前赶走偷吃的麻雀,在矮墙边踮起脚偷吃邻居的枇杷,味道酸涩,心中却也甘甜。
  在外公的陪伴下,我遍游那一亩三分地与这座不大的小城,我曾以为自己已拥有整个世界。上学读书后才恍然大悟,自己只是井底之蛙,视野狭小。我有些不甘,受到“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怂恿,我问外公:“你想过环游世界吗?”外公沉默不语。我又问:“您年纪这么大了,有没有走出过这个小城,看看外面的新鲜事啊?”外公摇头,于是我兴奋地向他讲起外面的世界,以展现自己学到的知识,见过的世面。外公点头微笑,而后语出惊人:“这与明天的菜价有关吗?”这次我哑然了。
  即使他是我内心的偶像,我也禁不住嘀咕:“这样的生活也太无趣了。”然而,当我萌发外出探索的种子时,外公仍携一杯苦茶,在田地上劳作。
  后来有一天,他带我去采草间的栀子花装点家园,我不如以前兴奋了,心里念着的是乞巧节男女手中艳丽的玫瑰,前几日老师办公桌上芬芳的百合。我跳下自行车,只见一片绿意,却难觅一朵白色的小花,我小声埋怨道:“哪来的栀子花?”他上前用手拨弄,一个雪白的花骨朵傲然挺立着,虽含苞未放,却拥有一种羞涩俏丽的神情。我惊喜地用剪刀剪下,轻轻一嗅,是不同于浓情玫瑰的别样清香。我看向外公,发现他苍老面庞清亮澄澈的眼眸,霎时抛却了先前世俗的想法。外公说栀子花不要剪得太深,盛开的栀子花容易吸引黑色的小虫,而且香味易散。我于是虔诚地摘了几个花骨朵安放在清水瓶中,栀子花香让我明白了小城的魅力。是啊,即使视野再小,只要能在所处的一隅发现不平凡的美丽,就能获得满满的幸福。
  长大后很少再能与外公一起游玩,感受世界的美好了,外面的世界在不断变化,他却一直守着自己的清风明月。他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种花生、番茄、青菜,偶尔抬起头凝望飘动的白云,知道那是远方,他虽向往,却更爱脚下的土地。
  有些人终其一生未走出故土,可他的幸福感并未削减分毫,一沙一世界,一树一乾坤,只要能在视野所及之景内感知万物,便永远是幸福的主人。
  高山流水心自知。
  眼界·境界·幸福
  大丰高级中学高三  汤寒冰
  清代名家张潮将人的视野分为三种境界:牖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
  牖中窥月,大多看不清月的全貌,所见仅仅局限于窗的框架之中。一个人如果只能看到一时得失,往往就不能考虑到长远。再极端些,大概就是公交车坠江案中那位固执的女乘客,她所见的只有自己的时间被延误,却从未想到司机的难处、其他乘客的方便与在高速上下车的危险。只盯自己脚面,最终酿成惨剧,令人为之叹息。偏狭的视野缺乏高瞻远瞩的智慧,纵使未铸成大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庭中望月,不愿被束缚在窗框之中的人来到庭中,顿见月影袅袅、香风飒飒、流水潺潺、林声潇潇。正如一个人推开了心灵之窗,放眼世界,在他们的心中,始终带着生活的热情与无私的悲悯情怀。他们时而叹息“邑有流亡愧奉钱”,时而感慨“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们所见已不局限于一己的得失,而是他人的幸福。近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重新套上了石棺,石棺盖住了辐射的风险,却永远盖不住当年前往重灾地实施救援而失去生命的军人的精神。他们大多是默默无闻的后勤人员,却拥有过人的胆识与宽阔的视野,他们所见的是苏联人民的幸福与邻国的平安。尽管苏联已在历史的长河中归于沉寂,可他们使苏维埃精神得到了永生。这种精神格局,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
  台上玩月,便有了“问君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悠然之态。站在高台上,抬头便见月光皎皎,云雾稀稀,那样近的距离,带给人一派将月把玩于手中的自如潇洒。正如一个人已看遍世间万古之山,赏遍世间千载之水,骨子里透着悠然自适。他们的视野之广之宽已无需用浮名来证明。那孤山结庐的林逋淡然咏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寄身“云山苍苍,江水泱泱”的严子陵对少年同学的荣华富贵视而不见。诚如张居正所言:“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他们的目光广阔到了天涯,延伸到了海角,没有什么身外之物再能让他们悲喜。他们眼中的幸福,繁复得如花团锦簇,又简约得如云卷云舒。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尽管难求,但它是我们心中的桃花岛!
  眼界越宽境界越高,幸福感越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1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