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家校共育助力小学“问题学生”转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长时间以来,在学校教育中“问题学生”都是一个让广大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此问题的存在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为此,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应将一个长效的信任机制构建起来,加强沟通和交流力度,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立足于“问题学生”存在的根源,积极探寻家校合作的有效措施。本文主要对家校共育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做一些浅显的探讨。
  小学生 家校共育 问题学生
  【中图分类号】G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1-0018-01
  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小学生可能出现在思想意识、认知能力或行为习惯上有区别于其他同龄学生的偏差,这部分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学生”。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成年人的压力越来越大,离异家庭增多、留守儿童现象使得“问题学生”越来越普遍。这部分孩子的的管理和教育长期以来都是让教师、学校和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 “问题学生”的转化只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做到家校联手,共同思考教育方法,才能收到理想的成效。
  1.明需定标,争取家长合作
  不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多差,孩子父母的内心都是渴望他们能健康成长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家长和老师本应共同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经常交流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但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主动与家长联系,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表现不好十分丢脸。他们希望和老师一起将孩子的问题解决,又担心老师会给他压力。所以,要想家校联系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务必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把家长的心理顾虑消除,形成家校合力,一同把学生的问题解决。从形式上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家校联系方式,如家访、电话、网络或请家长到学校等,做到尊重学生和家长。为了把家长的心理负担减轻,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最好不要请家长到校,到校后也要尽可能在人少的地方解决问题。不管什么样的方式教师都要了解到家校联系主要是为了借助沟通交流形式达成共识,相互合作,把问题有效解决,尤其要防止用追究问题的形式展开交流。所以,要事先把准备工作做好,以确保家校联系的有效性,如知道怎样客观呈现问题,希望掌握到什么信息,最好运用哪种方式和家长交流效果等,借助交流准确地向家长传达目的,将家长的顾虑消除,实现目标的一致性,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
  2.对症下药,协同教育
  (1)关注家庭,合力改变
  大部分问题学生的背后通常都有一個问题家庭。一些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暴露不良习惯,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简单粗暴,喜欢呵斥或拳脚相加,学生受家长的影响,逐渐变成了问题学生。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和家长一同对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从家长的转化入手。鼓励家长改变不良习惯,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家里充满爱和信任。教师还要经常和家长交流教育方法,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教师应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了然于心,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或困难家庭要更加关注,取得家长信任,形成家校合力。
  (2)关爱特殊,用爱感化
  “问题学生”往往是孤独的,他们在学校不受同学喜欢,在家里也得不到足够的关爱。教师要时常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心理活动,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学生表现比较反常时,要了解最近是不是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儿,有针对性的和学生交流。关爱“问题学生”,教师还可以与家长一起互动,比如在家长面前互相表扬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比如和家长一起为学生过生日,比如请学生看一场电影,和学生共进午餐,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热情的拥抱都会让学生倍感温暖。
  (3)降低要求,享受成功
  一些问题学生形成,是因为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提出的要求,而逐渐丧失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进而不断加重问题。尤其是家长往往会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成绩,或安排孩子参加过多的课外培训,给孩子太大压力。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他没有盛开,只是花期不同而已。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与肯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
  家校活动是家校共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家校活动对促进“问题学生”转化有明显的效果。首先,定期召开家长会,有针对性的举办家长讲座,让家长分享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或让家长大胆暴露自己孩子的问题,然后一起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教育方法。其次,每期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问题学生”往往心理更敏感,亲子活动让父母与孩子有更多接触,通过一起游戏让他们产生信任,同时,丰富的活动还能挖掘孩子的潜能,让父母看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肯定。再次,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深入了解孩子的作息安排、老师的辛勤付出,近距离观察孩子的课堂表现,感受孩子的成长,从而树立对孩子的信心。
  4.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对问题学生要有耐心、爱心,要多引导和鼓励。“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家校共育为学生建立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稳固了,学生在桥上才走得稳健。
  参考文献
  [1]陈振龙.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5(9):73-73.
  [2]叶晓凤.勤浇细剪,静待花开———针对问题学生的家校合作帮扶案例[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6(12):64-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