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今的语文课堂应具备活力与激情,打造高效课堂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细微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灵活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等这一系列措施成为迈进高效课堂的奠基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态语言;氛围;思维;多媒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而,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打造充满活力、高效、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此外,还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课堂参与学习、合作探索的能力和热情。那么就要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把老师每一节课传授的知识当作接收一份惊喜的礼物。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点燃学生激情,语文课堂教学才会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教师善于运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达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姿势。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育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与教师相处,不仅在“察言”,更在“观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细微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情感。教师掌握了体态语言背后的引申之意,与学生之间会更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会微笑的老师,会是一个好老师。”这句话说得真准确。当学生在课堂上中肯地回答了问题时,此时教师的微笑是同意,是赞许;当学生做错事或回答不上来时,教师的微笑是宽容,是鼓励。假如教师整天板着脸对着学生,仿佛挖掘了一条无法进入学生心灵的深沟。既触摸不了学生心灵,又怎么能拉近学生距离呢?久而久之,你与学生就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城墙,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堵墙会越积越厚,师生间形成隔阂也会越来越深。为此,我认为教师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就要学会微笑,学生就会容易走进教师的心里,优化教学效果。
再说手摆放的姿态吧。正如李振村在《教师的体态语言》书中所说:“教师的手指更有其职业上的重要作用……教师的符号性体态语言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就是手指。”平时讲课或和学生谈话时,如果手背着放,就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严肃、冷漠,有点摆“架子”的作为。当学生在教室做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教师在教室走动的话,双手就可以背着放,因为这时需要严肃。当请学生站起来发言时,可以是伸出右手,掌心向上,做个向上指的动作;回答完毕后说“请坐”的同时,伸出右手,掌心向上,指尖微微朝下,指向椅子。教师一踏进教室的门槛,就开始传递信息,而且其作用已经超越了语言作用。有了这样愉悦的教学环境,你的课堂就充满活力与激情,还愁你的课堂不高效吗?还担心学生不喜欢你的课吗?
二、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活”起来
为学生创设一个快活、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去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师生之间需要真诚的对话和交流,还要学会朋友式的合作。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进行心灵之间的呼唤、情感的交融。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想尽办法激发学生潜力,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品尝学习带来丰富的美餐。
如,在教学《燕子专列》一文时,笔者选择从课题入手。板书“专”字后,首先组织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给“专”组词,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说出“专机”“专门”“专家”“专列”等词语来。然后让学生理解“专”字表示何种意思?接着让学生思考:我们平时了解到的“专列”是什么意思?(专为某人或某事特别增开的列车。)课文中的“专列”又是为谁准备的呢?为燕子准备专列又能说明什么?等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求知欲吸引到文本中来。学生被环环相扣的问题激发大脑思维的碰撞,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课堂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正如一场晚会要演好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创造合理情境会激活乏味的语文课堂,学生会学得津津有味,课堂变得勃勃生机。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更多学习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學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集体讨论得出结论。或许期间有个别学生对一些问题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老师千万不要一票否决学生的观点,而要有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触摸春天》一文时,一个学生认为:“安静拢住蝴蝶不是奇迹,是她碰巧捉住蝴蝶的”。课堂上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
师:请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生1:我认为安静是碰巧拢住蝴蝶。因为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她本想去摸那朵沾着露珠月季花,是碰巧拢住那只停在月季花上的蝴蝶,所以我认为安静是碰巧拢住蝴蝶,这不是奇迹。
师:你认为安静拢住蝴蝶是碰巧而已,而不是奇迹,对吗?
生1:是的
师:有哪位同学来帮助这位同学解决心中的疑惑?(学生们不做声)真的是碰巧而已吗?请大家留意这句话中的“悄然合拢”这个词。“悄然合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生2:“悄然合拢”的意思是轻轻地合上。
师:试想一下,如果安静真的只是想触摸月季花,用得着“悄然合拢”双手吗?
生齐答:不用。
师:对了,那她之所以悄然合拢双手,那是因为什么?
生3:是因为她心灵感受到那朵月季花上停着一只有正在扇动翅膀的蝴蝶。
师:你真会分析问题。安静虽然眼睛看不到东西,但是她的听觉、嗅觉、触觉比健全人更加灵敏,因而她会感觉到月季花上有一只蝴蝶。可话又说回来,是不是安静有灵敏的听觉、嗅觉、触觉就一定能抓住蝴蝶呢? 生齐答:不是。
师:请大家再认真思考,还需要什么才能拢住这只蝴蝶呢?
生4:还需要对生活的热爱。
師:你真会了解安静,知道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孩子。所以能感受到月季花上那只蝴蝶,并能够准确无误地拢住它。现在,请你再来判断:安静双手拢住这只蝴蝶是“碰巧”还是“奇迹”?
生1:是奇迹,真的是奇迹!
师:是啊,安静确实是一个聪明、有灵性、热爱生活的孩子,她并没有因为是个盲人而失去生活的希望。
在课堂上,笔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质疑的方式将情感融入课文中。为此,笔者精心预设许多学生可能会提到的问题。当笔者向学生提出质疑课文内容时,学生1竟然提出“安静拢住蝴蝶是‘碰巧’不是‘奇迹’”?这个问题是在笔者课前预设之外。当时笔者十分惊喜,想不到年纪小小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独特的见解。如何引导学生呢?总不能简单否定他的答案或置之不理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笔者及时运用教学智慧,顺势指导学生结合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办法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疑惑。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个灵动的氛围,引领学生自然地进入课文,读懂安静。在探讨的过程中不但帮助学生悟出盲童安静创造奇迹的原因,而且让学生体会到面前的安静确实是一个聪明、有灵性、热爱生活的孩子。为此,教师予以适时引导、拓展,为学生提供自我感悟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得以放飞,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更加充满活力和激情。
四、巧用多媒体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课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能优化课堂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低年级教学书写汉字笔画环节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新技术的功能,在教授认识生字环节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个字的结构、偏旁、笔画顺序,然后要求学生跟着多媒体的影像来书写生字,让生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篇画面优美、语言精炼的小诗。在范读课文环节,笔者就播放了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钢琴曲中感受到秋天的美,仿佛听到秋天大自然里的各种动物、植物和谐的乐章。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争先恐后举手回答自己想象到的大自然里的景象,抒发自己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多媒体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丰富学生的想象,以此来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他们谈论秋雨、秋风、蟋蟀弹唱、大雁南飞、果实和收获的喜悦,思维被激活了,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了。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学无止境的科学,正因为如此,语文课堂教学永远不会完美的。水中因为有了游鱼才充满生机与活力,课堂因为有了活力而更精彩。我们要利用各种有效地手段,把充满活力的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才能从根本上“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本质——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9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