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微信平台下教学方法革新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教学方法改革已持续多年,随着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呈现多样化,但被学生所接受的学习方式依旧很少。本文试图借助微信,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利用课下时间实现碎片化学习,探索出一种适应高校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微信;教学方法;碎片化学习;高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06-0026-02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早在1998年由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提出,至今已有21年之久。政府和高校极度重视并大力推广教学方法的变革,广大一线教师也做了大量尝试,但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找到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当代高校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式迫在眉睫。本文以当前比较流行的社交软件“微信”为平台,探索一种适合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改革现状
  近几年教育部门对高等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不遗余力,改革的成效逐步彰显,但是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其问题表现在:一是教学方法单一,几乎千篇一律采用讲授法。研究表明,高达85.3%的学生认为,教师不能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1]。也有研究发现,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等仍是教师采用的主流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较少[2]。二是教学方法效率低下。由于当前高等院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教学与科研关系失衡等种种因素,导致教学质量较低。更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较低。
  教学方法改革已持续很多年,虽然已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教改不能快速高效进行。究其原因,一是高校教学中心地位名不符实。首先,高校在对待教学方法方面往往只重视改革理论的传授而忽略其落实情况。尤其是新晋教师,他们缺乏授课经验,名义上有指导教师指导其教学过程,但最终都流于形式,只是简单的听节课应付差事,导致新晋教师全靠自己摸索。其次,高校教师职称晋升过程中,科研成果起主导作用,教学能力只是职称晋升的一个必要条件,造成广大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遭受冷落。对我国56所大学研究发现,56所有研究生院高校教师工作时间投入本科教学仅占25.9%,科研包括研究生教学高达40.6%,教师第一偏好或喜欢的事务是:研究65.0%,教学24.8%[3]。二是教学主体的教学思想观念出现偏差。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占主要地位,缺乏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识,没有付出足够精力。此外,虽有一些教师有改进和改革教学方法的意识,但自身能力不够,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职前教学培训和在职教学培训。三是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高等院校课堂教学一贯采用”填鸭”式教学,偶尔有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景模拟等其它教学方式时,学生也不愿意配合。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过程,久而久之,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欲望也遭受打击。结合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现状,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找到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当务之急。
  二、微信平台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当前,移动智能设备快速发展、互联网大范围覆盖,学生使用移动智能设备极为广泛,将其当成非正式环境下的学习工具,移动学习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未来趋势[4]。微信作为一种被学生接受度高的社交软件,教师可以将课堂知识重点细化,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学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非正式环境下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习时间碎片化,弱化其学习强度。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通过微信平台可以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将知识点碎片化;学生的学不再是在固定时间段的长时间学习。
  教师在依据授课计划进行教学设计时,由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存在,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但每一种教学方案之间具有优劣性。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应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应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微信作为一种即时性通讯平台,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方便快捷。
  三、使用微信辅助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课前知识推送
  课前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预习知识,改变传统的课前预习方式。此过程需要教师投入精力,查找与本教学项目相关的内容及重要知识点并推送,让学生对本次教学项目的主题内容有初步认知,提前知道本节课需掌握内容。教师推送知识之后,为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了有效预习,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查看到哪些学生对推送内容进行了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对所推送内容进行考察,以此验证学生是否认真预习。
  (二)课堂知识检测
  课中理论讲授后利用二维码对课堂教学成果进行校验,让参与课堂学习的所有学生融入进教学过程,改变以提问为主、只有个别学生能参与进课堂的传统模式。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提前将本节学习需掌握内容转化为客观题目,再利用信息化技术把题目转化为“二维码”存储在互联网中。在进行课堂教学成果校验时,学生可以利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在手机终端看到测试题目,直接参与测验,测试结果会自动统计出来,教师与学生均可直观地看到答题情况。
  (三)课后互动交流
  课后利用微信进行互动交流。考虑到微信的社交属性,微信特别适用于互动式的学习。结合当前高职学校实际情况,教师的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的学习内容均比较繁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无法抽出连续的时间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学习。而微信所提供的免费聊天环境,实时留言和消息推送等功能,适合学生随时随地的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快速回应。教学双方在不断地留言交流中,可以实时的建立一对一沟通环境,而无需专门的预约和安排。微信平台提供朋友圈功能,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良好辅助。任何一个在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班级学习组织,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圈子在网上建立实时交流和分享的平台。通过班主任和教师发送推送消息,可以实现学习内容的快速分享。而不同兴趣爱好者之间通过搜索功能,可以在微信上建立虚拟班级和虚拟课堂。
  课前,教师将学习内容及其重点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课前预习,为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通过微信向学生推送测试题;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备课情况安排教学活动,在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安排提问环节和活动环节,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既能保证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又能给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高空间。教学活动结束时通过微信安排课堂成果检验环节,学生可及时查看自己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也可了解全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对授课计划和授课内容做出调整。课后,通过微信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时跟踪并解决学生对本节课的疑难点。使用“微信”辅助教学可以达到以下预期效果。
  ①课前预习内容精简化。预习内容是教师精选后通过微信推送给学生的,可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可直观地看到课上学习的重点。
  ②课堂教学内容分层化。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同时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
  ③课堂成果检验快捷化。提前将学生需掌握内容转为试题,再利用信息化技术将试题转为二维码,学生答题之后直接出现统计结果。
  ④课后师生交流方便化。微信所提供的免费聊天环境、实时留言和消息推送等功能,适合学生随时随地的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快速
  回應。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成黎明.期望与现实——大学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2]任平.高校教师教学方法运用现状调查[D].重庆:西南大学,2010.
  [3]阎光才.研究型大学中本科教学与科学研究间关系失衡的迷局[J].高等教育研究,2012(7).
  [4]张巍巍、孙学朋等.高职院校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7(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