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用多媒体,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电脑与网络时代的来临,课堂教学也必然受到高科技的冲击。班班通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形式,相对于网络课堂、网上信息链接,它更适合于课堂教学,更适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班班通使我们的教学资源更丰富,教学方式更多样,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纵观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一、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讲台上做演示,学生看、思考;还是学生做,教师巡视,师生的注意对象不仅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在空间位置上也是共同的,为师生的情感交流提供了有效渠道,有利于师生交流。班班通教学模式势必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发生分离,学生的注目点在电脑屏幕,这阻断了师生间眼神进行的交换。实践证明,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的教学,其效果是不但得不到保障,教学效率也难免大打折扣。
  二、课件利用不好容易喧宾夺主
  很多教师重视课件的观赏性,导致课件颜色过多,背景过于复杂,整堂课课件画面变化频繁,其结果极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忽视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但却在课后成过眼云烟,对课堂内容掌握甚少。课件的好坏不是由颜色、图案、背景决定的,过于花哨的模板只会喧宾夺主,因此,应用课件要慎重。
  三、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由于事前答案已输入电脑,教师为了求得“最佳”答案,让学生的答案尽可能与自己一致,就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导,结果课堂变成“唯师独尊”的宫殿。学生们在不自觉中被动地接受,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完全被局限,学生的思维在课件的影响下别无选择,所有种子只结一种果实。如何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1)多媒体课件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教学中班班通的运用并不意味着就能提高教学质量,能否恰当使用至关重要。其中,合理安排媒体内容出现的时间、时机及播映次数是关键。一般来说,媒体内容出现的较好时机是:在学习重点内容时出现,在突破难点时出现;在学生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时出现;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时出现。教学时,教师先出示思考题,然后播放这一段录像,学生通过视听、图文对照,理解难点就很容易突破了。由于教学中,媒体引入恰当、适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可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课件。由于多媒体课件是以文件形式存在的,并且資源丰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预习、复习,消化、理解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并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方式,更好地在课堂上充分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互动,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反馈评价贯穿始终。在使用班班通教学过程中,只要组织学生视听,就得要求学生对视听内容做出反馈。学生反馈的过程,就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有学生的反馈,就得有教师的评价。评价也是一种反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教师或引导,或调控,或鼓励。反馈要做到及时、准确。这样,“视听、思考、反馈、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正确处理课堂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关系。多种媒体技术的应用必然会带来课堂教学容量的扩展,使课堂教学容量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一对矛盾。所以电教课的课堂容量不是无限扩大,而是要适度,这个度就是要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信息接受能力的基础上,以大部分学生接受能力为度。学生对信息的接收能力不是一成不变,它与电教软件的设计,电教课的设计,媒体的恰当安排,软件的趣味性有很大关系。在电教课,电教软件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与及时反馈,在电教课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反馈、调控的环节和手段,在课程的进行中教师也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掌握好反馈和调控的过程。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发展的。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地注意在各个教育过程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信息接受的能力。否则容量的增加不仅不会带来好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
  巧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建自主、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3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