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讲解以外,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极动脑思考,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阅读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对于七年级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师要进行教学过程上的优化完善,要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激发需要感,要注重开展思维拓展训练,还可以运用初读、研读、品读的阅读方法,提高思维的整体性,从而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针对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近年来,人们对阅读教学越来越予以重视,可是阅读教学的低效率仍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那么,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既能让学生有足够的阅读自由,又能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语文阅读效率呢?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进而改进语文阅读教学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起步时期,此时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索有效的培养策略,从而提升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加强教学引导,促进学生参与思考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恰当地传授一些思维方面的知识,传授一些思维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的时候,不仅要钻研某一年级的教材,还要研究整个初中段的语文课本,从中了解它的逻辑体系,并把相关的思维发展的知识融入其中,使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争取到方式多样并且系统化。教师在具体教授一篇课文时,总是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分析,或综合,或比较,或归纳,或迁移[1]。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是自觉地、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激发需要感,培养思维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和谐共创的脑力劳动过程,阅读教学也如此。仅有教师的“自觉”行动是远远不行的,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使学生开展积极的脑力劳动,促使学生去主动思维。要开动学生的脑筋,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需要感。需要是获取知识的动机,当需要变成追求的时候,大脑就趋于高度的兴奋和紧张,思维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2]。
1.创设情景,感染学生进入角色
很多优秀的教师都提倡情景教学,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春天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色,在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学生被教材中的情景所感染,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因而学生会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思维最活跃,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设置疑点引起学生解疑的需要,当学生的疑点解决之后,教师还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任何人都有体现自我价值获取别人承认的需要,学生尤其如此。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中有价值的部分应当大力肯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保护这种表达的需要。因此,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也是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开展思维拓展训练,提升认知程度
初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去积极表达,并培养学生具有热情、大胆、敢于提问并质疑的思维,发表自己的看法,摆脱传统教育过程中的模仿性和依赖性心理,建立语文学习的兴趣原动力。在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要针对薄弱环节和知识点,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给予方法去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以后,学生的思维将拓展,提出问题的广度和认知程度将有很大程度提升[3]。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这与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比较贴近,能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思考秋天景色的特殊之处,并且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中蕴含的母爱,深刻感受母爱的伟大。另外,根据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思维跳跃度高的特点,对于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或意见,教师要积极引导,并指出学生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階段。
四、创新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语文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活动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在局部深入的基础上更深入理解作者融注于作品中的内在思路,从而形成了对一篇课文的整体观念。这样,学生就能明白课文若干要素是如何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这就能在更深层次上培养他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4]。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把它称为初读、研读、品读三步阅读法,它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1)初读阶段,就是在教师讲析课文前,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从而对课文进行没有外界干扰的属于个人特有的情感评价,让学生从整篇课文出发,把一篇课文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心里形成一种主观的整体知觉,借助课文提示初步感知。(2)研读阶段,主要任务在于分析课文结构关系、主题含义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教师应作比较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要注意克服传统方法中从正音释字到分段讲解再到概括大意,把具体知识拆散,孤立地讲解段落层次,而要在初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在理解和训练方面特别注重段与段、层与层的联系和作用。(3)品读阶段,是对课文更高层次的综合,主要是对全文技巧和情韵上的充分领悟,对课文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显得更加准确、深刻。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钻研阅读教材,以科学的方法去训练,去培养,一定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利.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顾美燕.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07):15-16.
[3]关朝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亚太教育,2015(04):58.
[4]王雅. 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5(01):40-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7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