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中提升 在提升中润泽心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当人们拥有了一定的物质财富后,也必须要有相应配套的意识形态。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在寻求教育学生有效途径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了国学经典对青少年的深远影响。因此,学校通过全方位的活动,让师生整体的素质、素养有所提升,让国学经典润泽师生的心灵。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师素养 ;学生发展;活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2-0063-02
一、教师学习《学记》增强理论基础
《学记》是先秦儒家教育经验和思想的总结,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它主要阐述了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内部关系,涉及教育的作用、制度、原则等领域,首次对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总结。为了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学习《学记》。《学记》中的教学相长原则、课内外结合原则,对教育的实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学记》里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里所说的“时教”就是在校的学习时间,“退息”就是在家的休息时间。“正业”是指所学的课业,“居学”是指课外练习和游艺活动等。“正业”伴以“居学”,“居学”巩固“正业”,二者相辅相成。现在学校的社团活动、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研学活动就是“正业”之外的“居学”,这些理论能够强有力地指导教师合理利用课内和课外的時间。经过理论学习,可以让教师充分认识到两者的重要性。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外,我校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研学示范校的便利条件,带领学生进行研学活动,让学生在行走中获取知识,同时对课内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实践。
二、学生践行《弟子规》规范道德行为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入学时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让他们能够顺利地渡过小升初转折期,在新生入学的学生会议上,学校把《弟子规》作为主要内容向学生宣讲,比如,尊敬父母方面,通过“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告诉学生,在家要尊重父母,初中生开始进入青春期,早期家庭教育不足的问题,在这个阶段会有所显现,提前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尽可能避免与父母产生矛盾;在发型服饰方面,重点给学生讲解“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告诉学生,讲究个人卫生,保持身体健康,在服饰方面,要保持校服的整洁、不攀比、不矫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并且在入学后,要求班主任把这几句话作为日常诵读内容,做成宣传画张贴在教室里,时刻提醒学生按照要求去做,经过半个学期的实践,效果显著,学生们养成了规范的行为,温和有礼。
三、家长学习《父母规》增强家教意识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学生的背后有着问题父母,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因此,学校在进行教育时,双管齐下,学生学习践行《弟子规》的同时,利用学校的家长课堂,对家长进行《父母规》的宣讲。通过宣讲,告诉父母:父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永远的学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保护孩子的天性,不要任意伤害,让孩子依照他本来的样子去成长,给予孩子完善的心智与开朗的性情,才是父母应该做的。同时,学校建立了家长群,家长每天在群里诵读《亲子承诺文》,通过诵读,时时提醒家长,如何平等地对待孩子。
四、通过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一)召开主题班会
班会课是学校教育的阵地,学校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传统文化班会,比如:诸子百家知多少、《弟子规》故事比赛、从《论语》中,我学会了……等,通过主题班会,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
(二)建立读经群
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诵读诗文可以让学生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在修养身心的同时增加智慧。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需要依靠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等教育方式培养。因此,学校开展了课前三分钟积累,内容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让学生熟颂于口,濡染于心,使“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成为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教师精心挑选热爱国学,喜欢诵读的学生,组成读经群,分成读经小组,每周三、六晚,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千字文》等诵读。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诵读的学生不仅语文成绩提高了,而且变得彬彬有礼,教师从家长的反馈中得悉,孩子比之前更勤劳、爱学习、懂礼貌。
(三)设立传统文化月
每年的四月份是我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月,这个月所有的教育活动都会围绕传统文化展开。比如,利用清明节,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看待清明祭祀,怎样通过祭祖来传承家风。我校位于城乡结合处,生源主要是当地城中村的学生和外来务工子女,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是缺失的,父母因忙于生计,而没有时间也没有意识对孩子进行教育。因此,学校利用周末,让学生跟随父母工作,以“参与劳作报亲恩”为主题,让学生记录父母一天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父母,感受生活的不易,更好地报答父母。
(四)课程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因素
为了更好地把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学校要求语文、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古诗词教学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并且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吸取文化精髓,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中央电视台《平语近人》节目视频,向学生分析中国诗词的魅力;历史教师在讲解朝代文化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变迁,通过各种资料来源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两年来,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全方位弘扬经经典文化,教师和学生对经典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把经典文化的精髓运用到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教师的理论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学生懂得了感恩,更加孝敬父母,尊重老师。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我们会继续努力,让经典文化影响更多的人,通过学校、教师的弘扬,让社会风清气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