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性的启蒙教育,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语文课程要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强调小学语文的课程资源不应只局限于教材,应该延伸到生活等更加广阔的范围,从而极大地丰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许多一线教师严重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只是遵循着教学大纲,教授教科书,上课时仅靠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几套复习题就完成了语文教学。这些教师并没有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抽离出来,一直把教材、教科书、练习册作为仅有的课程资源,这种狭隘的课程资源观已经适应不了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小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程资源也渐渐被重视起来,但其仍然是一个年轻的概念,只有一些一线的教师在开发,还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开发课程资源。因此,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应该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完美结合。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呢?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同时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特点构成的基本要素,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进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通过剖析、阅读文章题目来开發语文课程资源
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题目、文眼等关键性部件来开发课程资源。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目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中心,所以在题目上开发课程资源对语文教学十分有益。以窦桂梅《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为例。
在窦桂梅执教的《再见了,亲人》的语文课堂实录的导入中,窦桂梅将题目中的“亲”大做文章,紧紧抓住了“亲”的演变过程,紧扣题意,在题目上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也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这个“亲”字就可以深入探索、开发出很多有价值的、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老师在引导学生对亲人的理解时,从有血缘关系的到没有血缘关系的,从国内到国外,唤醒学生对“亲人”的体验。窦老师和学生在对话时,调动了学生与文本相致的情感,选择了学生的生活作为教学内容点燃了学生的情感,在师生对话中,把“亲人”这符号化为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思维被激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他们在黑板上写上了“启迪、疼爱、呵护”等20多个词语,使学生获得了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情感体验,可见教者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
二、通过解析作者生平、经历来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文章作者的亲身经历、写作背景、个性特征等方面来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课文。例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主要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我们想要深刻的感悟生命的难得、脆弱与顽强,必须要对杏林子的生平加以了解。这样整节课才会显得有血有肉,不会太空洞。
以名师徐世赟设计的《生命 生命》一课为例。
师:生命就是要对自己负责,我们看着这张照片,我们都会因为她那阳光般的微笑而认为她是一个幸福的人,可是大家不知道,杏林子12岁时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90%以上的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腿不能站、手不能抬,就保持了这样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这是一双手,这是杏林子的一双手,她就是用这样的一双手写下了40多部作品,成为了台湾十大杰出女作家。当我们了解了她之后,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杏林子是一个珍惜生命的人
生:我觉得杏林子是一个不会放弃的人
师:同学们,当我们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加真切的体会到杏林子内心的声音,让我们一起读——生命 生命
《生命 生命》是一曲生命的颂歌,文章之所以显得境界高远、积极向上,源于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层思考。杏林子忍着病痛写下了40多部作品,使自己的生命有了饱满厚重的质感,所以简介杏林子的生平成为本节课必不可少的补充资源,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真切强烈的情感体验。还能够引发学生更为深入的思考。
三、围绕单元主题来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新课改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单元主题教学。与开发单篇课文的课程资源相比,以主题为中心开发课程资源更加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与实践性,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有利于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是大于部分之和的。并且现行的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建构和呈现的,那么,单元内课文主题的整体资源就不能被忽视,因此,应在尊重文本主题的前提下,寻找单元内各篇课文之间的内容关联点,整合教学内容和主题,更大价值地发挥课文的教学价值。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以“走进毛泽东”为主题安排的四篇课文。分别是:《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泽东在花山》。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但是离现在的学生生活较远,只在影视作品或家长的口中才有一点了解。因此,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学习主题课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本组的几篇课文,还应以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开发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观看有关毛泽东及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进而走近毛泽东,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主题式课程资源开发要注重单元教材内部的联系,让同一主题下的各部分内容相互支撑,互为资源,形成教学合力,也就是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展现这一主题。《长征》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我们就可开发一些毛泽东其他的适合学生欣赏的诗文;《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我们就可抓住他的伟人的一面,让学生了解他的卓越功勋;《青山处处埋忠骨》是说毛泽东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我们就可以从他的胸怀,以及他身边的人给他的评价来开发课程资源。
四、围绕重难点及目标的应用来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应用式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是指将学习材料用于新的具体情境,这要建立对课文的重难点的掌握的基础上,代表一种较高水平的学习成果。从人的自我发展的角度来看,应用这一思维环节的地位、作用非常重要,是人的知识转化为人的能力,内化为人的素质的关键。应用前有学习,后有创造,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具体到语文学科,应用式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要结合教材,让学生多读一些与教材有联系的文本材料,多知道一些,多思考一些。应用式的课程资源开发主要包括口语交际与作文,所以开发课程资源时就可以采用续写、课本剧、辩论赛、仿写等写作方法,我们课堂上最常用的就是仿写。以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的教学《陶罐与铁罐》一课为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言语环境,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展现出了他们生命的活力。此时此刻,读思说已经融合在了一起,呈现出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对于诗词佳句,靳家彦老师信手捏来,足以见得靳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仿写之后,靳老师能够契机,契时的加以引导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以上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累积出来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还很不成熟,在这里和教育同仁一起交流共勉,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己成为广大教育者所面临的崭新课题。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将赋予语文课以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要从观念上突破从执行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再落实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实现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