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游戏化理念下的“新”幼儿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结合“生活化、游戏化”理念,打造全新的幼儿园,引导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发展,在游戏化的情境中收获成长。在“玩”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学会技能;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友情,进行交往;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建立规则,体验成长的“烦恼”和乐趣。
【关键词】生活化 游戏化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24-02
结合“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理念,本园从“小”到“大”,从“上”到“下”,在进行不断的改进,力求将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带进我们的幼儿园,也住进每个人的心里。
一、户外游戏区的完善
随着新教学楼的落成,我们幼儿园的操场也大了数倍,如何合理地结合新的场地、改造旧场地,给幼儿一个丰富多彩有挑战的户外游戏环境,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经过讨论、实施、再反思,我们的户外游戏区有了极大的变化。
利用新教学楼周围狭长的过道,我们的骑行区应运而生。画上黄色实线、人行道、临时停车区,骑行游戏便有了相应的规则。幼儿喜不喜欢这个区?如何继续丰富这个区的游戏内容?如何让幼儿在这个区不仅仅只获得骑行的锻炼,还能收获更多?这些问题是我们负责这个区的老师在不断思考想去解决的。经过多次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幼儿那里。比如在骑车的过程中,有幼儿想出来说:“我的车没油了,要加点油。”那等到游戏结束,教师就会跟幼儿讨论,怎么去添加一个加油站,以怎么样的形式添,添哪里等等;还有幼儿随意在路上停车,其他幼儿就会说:“你怎么能随便停车呢?这要罚款的。”经过不断讨论,游戏的规则就渐渐建立起来了。
在幼儿园南面围墙边上留了一块泥地——小山坡。也许是因为它中间略略地高起,也许是因为下面还有个贯穿东西的小山洞,这里让幼儿格外喜欢。有幼儿在山洞中穿梭,假装自己在寻宝;有幼儿将轮胎滚下,说站得高就滚得远。小山坡上,还有三棵银杏树昂首挺立,不论是春天的稀疏淡绿还是秋天的耀眼明黄,小山坡给幼儿、给我们带来了欢动的运动之美,也带来了静谧的大自然之美。
二、课程生活化,生活体验时时有
我们抓住幼儿园中的资源,开展了具有特色的“枇杷熟了”、“蚕花褪去豆锅香”等生活化的课程。这些课程,因为源自生活,深受家长的支持和幼儿的喜爱,每个活动,幼儿都充满热情。
比如“蠶花褪去豆锅香”,幼儿从选种、播种,到散步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时刻记录豆苗的变化,到拔豆、搭炤,煮豆饭,都是他们自主在做,老师只是做了观察者和支持者,最后呈现出来的这个课程是特别丰满的,对幼儿的培养与《指南》中各领域的目标巧妙地契合。
比如因为新楼的建成,我们还顺应幼儿的想法,生成了“搬新家 过新年”的主题课程,增强了“幼儿园小主人翁意识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本地的民俗风情。孩子们忙着打扫卫生、搬东西、贴福字、布置新教室,欢欢喜喜地过了年,也开开心心地住进了自己亲手准备好的新教室里。
还有我们老师精心布置的“生活体验室”,时时有班级在开展生活体验活动。去年大二班的小朋友在自己的阳台上种植了生菜,等到生菜长成,他们在生活体验室里做了新鲜、健康的“生菜沙拉”,平时不爱吃蔬菜的小朋友们大口吃起了自己种植的生菜。
大班小朋友在种植地种了小麦,麦子才鼓起来,就吸引了很多麻雀前来,看着自己辛勤种下的小麦都被吃光了,小朋友们都各自想着办法。为了吓走麻雀,有班级在小麦地里竖起了稻草人,有的班级拉起了“吓麻雀飘带”,整个小麦地,好不热闹;小班小朋友,在种植地种了油菜,风雨一来,油菜倒掉一大片,老师问他们怎么办?他们都说要帮助油菜站起来,于是大家收集了小棒子、小绳子,将油菜扶好,请老师帮忙将油菜系在了棒子上,油菜终于“站”了起来。
生活对大人而言,可能是辛苦的,琐碎的,可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却是充满趣味的,他们时时在体验,时时在学习,也时时收获着经验。
三、课程游戏化,游戏成长两不误
实践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其实也正是打造我们幼儿园科学探究特色的过程,亦是完成我们十二五课题“科学小游戏研究”的过程。
我们幼儿园的所有成员,虽年轻缺乏经验,却干劲十足。去成熟的幼儿园学习,从网上寻找幼儿可以操作的科学小实验,购买有关科学小游戏的书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大量的科学小游戏。然后思考,坐下来讨论,哪些游戏是可能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的,要分辨、加以选择,然后投入给孩子们,然后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操作,发现哪些是真的被孩子们喜欢的,是真的适合他们的,再收集起来,记录下来,传给下一届的老师。但下一届的老师们,也不能搬来就用,她们拿到这些科学小游戏,还要一起讨论,是否适合她们的孩子们,要进行哪方面的微调,增加些什么等等。寻找、预设、投入、验证、修改、再投入,幼儿几分钟就完成的游戏,其实都是经过老师们深思熟练并且多次推翻重来以后实现的。因为科学小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我们还要请家长帮忙收集,让他们也参与到我们的课程中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