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思想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如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日益提高,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界的“百家争鸣”,也为人们提供了接触不同教育思想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教育观念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毕生致力于祖国教育事业,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借鉴。他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的教育观念,他所倡导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民主教育”、“生活教育”、“创造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理论直到现在还是那样的鲜活而有价值。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试从“民主教育”、“生活教育”、“创造教育”三方面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浅谈该思想在现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主教育 生活教育 创造教育 小学教育
一、民主教育,让孩子融入课堂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从做中学”,这一思想和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也是不谋而合的。“从做中学”就是说教学不应该直接了当地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附着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对于学生而言,本就是不易学习与掌握的。如果一味把生词,句型和语法强行灌输给孩子,让孩子通过机械的记忆和操练来掌握这门语言,其结果只能使儿童学而不思和记而不解,或招致学生的反感。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儿童期,教育者要尝试用儿童的观点,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是否愿意接受这些经验和知识,并且能够很好地将这些经验和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
在刚开学的那些日子里,我总是照本宣科,把教会孩子读单词,背课文,最后完成默写作为我每个单元的任务。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提醒自己一定要让多数同学掌握本课知识点,于是也就不会主动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或邀请同学表达学习完本课的收获和感受。时间久了,我发现学生就越来越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回答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少,课堂气氛也变得越来越沉闷。后来有同学悄悄告诉我说,他很希望有一些环节,实际运用所学到的单词和句型,他们也非常乐意了解和交流与本课主题有关的内容。从那以后,我在英语课堂上增设了背景知识拓展,课文表演还有小组讨论环节,在进行这些活动时,都给他们明确讨论的题目和讨论的方式,我也会主动走到学生身边,去问一问他们讨论的如何,有没有什么遇到困难的地方,给他们一些小建议。久而久之,我发现课堂讨论的效率变高了,而学生也和我更亲近了。
二、生活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仍是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愿望。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提倡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将学习成绩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但学科方面的学习,又是学生发展其他兴趣爱好的前提与基础。学有余力,才有精力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学得扎实,才能为自身的兴趣爱好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不少人都追求“第一名”,但我们所追求的“第一名”更确切地应理解为“最佳的学习的状态”,与自身所能取得的“最佳成绩”。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人打交道,我们的学生也在和身边的人发生着联系。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情况和交友情况都是影响孩子学习状态的重要因素。注意到这一问题诗,我开始思考,当孩子上课回答不出问题,是不是我讲解的方式不清晰或是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还是对本课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当孩子默写情况不佳时,是不是在课后没有多听多读多说多拼,缺少语言的输入自然得不到语言的输出;当孩子作业质量不高时,是不是没有及时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没有真正理解,从而无法灵活运用到作业中。
三、创造教育,解放儿童思想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是传授知识的工作。但是陶行知认为,因为儿童坐在固定的座位上,静听讲解和记诵课本,全然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单凭教师灌输去吸取与生活无关的教条,绝谈不到积极自觉、爱好、兴趣,更不能自由探索和启发智慧。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告诉我们學习是需要做好成熟的准备的。所以说未成熟的状态其实正是孩子为成熟积蓄能量的阶段,在这阶段中他的发展其实是巨大的。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学生在中低年级阶段表现得很平庸,但却在高年级阶段一鸣惊人。我想这也是教育为何需要“静待花开”的原因所在。通过一年多的工作,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在刚开始上班的那几天里,纵然我觉得我的备课已经非常详尽,非常用心,但是过分地依赖了教参,而且务求对知识点讲得详尽透彻,最终导致我的课让学生感觉非常枯燥、乏味。许多学生看似在听课,实际上却神思游离,被我点名起来回答问题,常常都一脸茫然。这种情况也让我沮丧了一段时间。后来,我尝试着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创造,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上自己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我主动了解学生的喜好,并创设符合学生年龄认知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接受老师灌输的“想法”。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爱玩,利用此天性,我在课堂上增设动手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进行手工制作、绘画或是舞蹈。解放双手,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我也逐渐注重对学生课堂参与的鼓励,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最大程度解放儿童的眼、嘴、脑。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伟大的,他不仅提出教育理想,而且提出教育的起点和过程。他的教育思想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仍然会给我们的教育实践以无穷的指导和力量,我还要在今后的工作与课堂教学中不断摸索研究,用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杜威著.民本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秦积翠,张海钟.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解读[J].教育探索,2012(05).
[4]刘建英.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J].湖南农业大,2010.
作者简介
何梦(1992—),女,汉族,籍贯:江苏省苏州市,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