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高考下的地理导学案有效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省计划于2019年秋季开始启动新高考,即采取“3+【6+3】”的考试模式,取消文理科考试区别。“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教学将成为必然,笔者认为在新的教学组织形势下,导学案仍然是方便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重要媒介。笔者对我校学生近几年所用学案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同时对学生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结合高考新形势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谈谈在新高考下如何合理有效运用地理导学案。
  关键词:新高考 导学案 有效性
  一、影响导学案有效性的的因素
  1.导学案的编制不够合理
  时间上编制不及时。调查显示,个别章节的导学案编制不够及时,甚至个别章节没有导学案,没有完全做到“一课一案”。让学生课前缺乏系统的预习,老师在课堂上也无法运用导学案有效组织教学。
  内容上缺乏合理性。通过对已有地理学科导学案的整理和研究,发现在内容上存在以下问题:①学习目标剪贴化:对于三维目标,学习重难点等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定位,大多按照教学参考书照搬和套用;②探究内容简单化: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但是,有的学案中设计的自主探究问题,缺乏可操作性,或问题枯燥,或缺乏新意,没有较高的讨论价值。③课堂检测复杂化:在拟定课堂练习的题目时,存在着忽视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的现象,编制了一些学生无法正确完成的练习题。这一定程度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激发出学生的厌学情绪。
  格式上缺乏规范性。纵观最近几年的地理导学案,发现由不同的教师主要负责编写的导学案,在格式上有很大差别,尚无统一的导学案编写格式。比如,关于课前知识梳理(基础知识部分),有的学案是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需要学生阅读填空;有的学案则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并作答。这二者皆有利弊,前者学生容易操作,但学生容易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而不做积极思考;后者则要把握好提问的技巧,尤其是问题的“叙述语”应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参与,否则学生会不同程度放弃该预习环节。
  2.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不合理
  首先,是部分教师对导学案的态度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由于对教材内容已经非常熟悉,驾驭课堂能力也很娴熟,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完全脱离导学案教学,因而在课堂上也没有引导学生对导学案上的探究问题进行讨论思考,归纳总结。其次,一些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方法不当,课前没有对导学案进行深入的研究,致使许多突发性问题在课堂上出现时无法有效合理的解决,缺乏预见性;第三,在课堂上,一些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点的讲授,没有很好地利用好导学案引导学生对一些能够锻炼思维,培养能力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淡化了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二、如何提高导学案的有效性
  1.严格导学案的编制过程。
  严格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一般应该从规范编写流程,精心设计探究问题,统一基本环节三个方面入手。
  (1)分层编写,规范流程
  由于新高考启动,“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成为必然,所以导学案也应该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群体分开编制。规范导学案编写流程,是保障导学案在教学中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只有严格导学案的编制过程,才能保证导学案在时间上及时,内容上合理。个人建议,每学期初以备课组为单位,将各章节导学案编制任务分配到人,并明确导学案编制要求和规范,每份导学案设计两个不同难度等级以便分层教学。每周集体备课时间,由主备人提交下一周的导学案,组内成员集体研究,将两个难度等级导学案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订”,经学科组长签字认可后方可印刷下发。
  (2)精心设计,讲究实效
  探究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直接关系到在课堂中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设计出高质量的探究问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设计一般原则是: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数目不宜太多;③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④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实用性。
  (3)统一环节,控制容量
  导学案上基本环节的统一,有利于导学案的规范化。一般导学案的基本环节要包括:①学习目标;②重难点;③学法指导:④学习内容(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展示内容);⑤整理学案;⑥课堂测评;⑦自主反思。同时,要统一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要符合实际,控制难度,讲究实效。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2.重视课前预习
  首先,导学案应提前1-2天发给学生,提前预习自学,后由课代表收齐上交。其次,课下学生整理落实,用双色笔修改。学生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对于教师,两次批阅都应给出评价,课前要进行反馈,对各小组量化,督促学生落实。每学期进行导学案的检查评比,树立典型,推广经验,表彰先进,激励后进。
  3.扎实课堂使用
  导学案在课堂上的使用应注意以下环节:(1)导入课题,明确目标。(2)预习交流,准备展示。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对学群学,补充完善学案,预习疑难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3)分组展示,质疑对抗。(4)展示提升,拓展延伸。(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师生学习点拨、质疑点评)(5)知识疏理。(6)达标测评(对当堂知识采取不同形式检测,落实目标)。当然,这些环节依课型、教学内容而定,不一定面面俱到,搞僵化模式。
  4.落实课后检查
  对导学案的收缴和批改是保证导学案有效性的最后环节,也是保障措施。导学案必须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只有这样,才能直观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明确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同时还可以杜绝学生敷衍了事,滋生惰性。为了保障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积极性,笔者建议:(1)实施“导学案”后,原则上停用除与教材配套练习册外的其他教辅材料,不得另外印刷除单元检测卷以外的试卷。(2)月考或期中期末考试必须有30%左右的试题来自于教材或者导学案的题目的改編题。(3)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要强化学生学习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认真预习、课上快乐学习、课后善积极反思的学习风气。
  参考文献
  [1]李福灼,李淑媛.近年来我国导学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
  [2]李耀光.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201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