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三点共生”体育教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标”指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体育教学中教材重点与学习难点已被广泛认知。对“教法趣点”这一概念进行定义,以“教法趣点”为导向统领重难点,形成“三点共生”框架下引发对教学、教学设计等新的思考与构建,最终为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三点共生;体育教学
在笔者观摩的众多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发现一个有兴趣的现象: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情因不同的执教者,教学效果往往不同。不可否认,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多,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即执教者的教学策略不同。在这教学策略中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新颖性、针对性则显得尤为重要。挖掘教法的趣点在教学过程中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三点共生”相关概念界定
本研究的“三点”指的是内容重点、学习难点与教法趣点。重难点目前研究已形成共识,就不做过多叙述。教法趣点是根据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对整个学习内容的某个部分特别关注,或者对教学中某件事物等产生了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同时还要根据体育教材本身固有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因素,剖析其内在的能够对学习产生兴奋刺激的客观存在的元素等方面,设计的教学预案,最终让学生在学习时对其更易接受,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三点共生”框架:是指教学设计过程中,把体育教学系统中的“重点、难点、趣点”三点融合,追求教法的趣味性,让学生体感趣味的体育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互动。
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点共生”框架的内在逻辑關系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引领内容,即根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三点共生”框架下的“三点”共性关系,最根本目的是达成课程目标,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教法趣点”主要是执教者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某一点、某一面或者整个环节产生兴趣而有所调整教学方法,这种调整有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确定性是教学设计之前根据教材的重难点,教材本身的兴趣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而预设好的教学趣点,不确定性指教学实践中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动态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定性,偶发、突发事件总会发生,这就要求执教者根据现状和教学经验临时做出有效调整。
三、基于新课标的“三点共生”教学思考
1.深度分析与挖掘教材、学习内容的兴趣点
关于教材的兴趣点,长久以来一直被广大教师忽视,事实上通过专研教材可以发现教材本身是有兴趣点的。如《体育与健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篮球教学模块教案6-1-3:篮球运动课时计划“突分技术与配合”,可以发现该学习兴趣点就是突破后的分球以及接回传球,突破后可以选择上篮或者传球,成功突破后本身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个极大的兴奋点,上篮成功或传球形成助攻,就会形成一个简单的技战术配合,这就是学习内容的兴趣点。
2.深度分析与探索教法兴趣点
作为教法兴趣点的主导者即执教者,要深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执教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则是千变万化的。探索教学方法的兴趣点,如《体育与健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同上)中田径教学模块案例5-1-11:怎样提高实心球的投掷成绩中,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去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并通过胯下传递实心球接力游戏来发展学生的腰腹力量。
3.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转变
(1)教学设计思路的转变——由内容导向转向目标导向
根据“新课标”,学段—模块—单元—课时的教学设计都应该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的目标为引领和准则。目标导向设计思路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课程标准的目标学习;第二阶段,学业质量标准量化;第三阶段,教学活动设计和学习体验;第四阶段,学习效果的评价。
(2)学练方式的转变——由单向传授向师生互动转变
基于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注定要求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体育课作为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课程,承担着更多的功能。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过去过分强调教师的单向传授向积极关注学习学习指导,双边互动转变。体育教师的指导性,既有学习方式的指导,又有为学习学习情境的创造,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合作精神,培养交往能力,学会学习能力等。
(3)学用练习的转变——由学用脱离向学用实践联系转变
体育学习的结果,往往是学校课上学习了,社会生活脱离了。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期间12~16年的体育学习时间,出了校园,体育学校的效果也就荡然无存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更多关注学生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将能力的培养与学生身心发展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应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体育的需求,体现时代的进步性。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静洁.兴趣教学法对提高中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8.
[2]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2):2-20.
[3]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潘绍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体育教学,2018(4):8-11.
编辑 刘瑞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5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