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能力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核心素养的全球讨论使其成为21世纪教育和课程变革的关键标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针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改革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 问题 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社会背景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世界教育改革大潮正在兴起。改革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趋势。2016年9月,教育部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主要素质和能力,以满足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已经正式发布,在文化基础(人文内涵、科学精神)、自我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承担、实施创新)三个方面确立了六个核心素养。教学是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的确立是基础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风向标。
  1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基础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在实施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内容特别强调书本知识。课程内容复杂、难、偏、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它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2)课程实施的目标过多,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不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创新实践能力。
  (3)教育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筛选和选拔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作用,忽视了过程评价,评价内容仅限于学业成绩,不考虑综合素质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过于定量和书面化,忽视了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忽视了学生在评价中的自我评价。
  1.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1偏重传承知识而忽视渗透文化
  就极端情形而论,“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文化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知识教育的教学过程以教科书为中心,教师将客观知识最大限度地、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将显性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型教学模式存在着几个问题:一是知识与文化的分离。我们只能看到知识,却看不到创造知识的人和包含知识的整个文化。二是教学与教育的分离。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忽视人的全面修养。三是读书与做人的分离。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
  1.2.2偏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知识
  偏重知识理论价值的教学观,是以逻辑实证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持绝对主义科学观,欧内斯特将它归结为“旧人文主义”。旧人文主义认为纯知识本身就是价值,科学的内在价值是其严谨性、逻辑证明性和结构性。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学科结构、概念层次和严谨性,使学生通过学习能领略科学的内在价值。学生接受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形成完善的个体认知结构,教师的作用在于有意义地讲授、解释并传递学科结构。这种教学结构把教学内容圈定在学科内部,片面单一,造成的结果是学科知识过度挖掘,考试题目越偏越离奇,学生的实践能力却几近丧失。
  1.2.3有合作学习形式而无实质内容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分组学习的方式。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小组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也需要分组讨论,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质量。
  2改革的对策
  2.1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应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所有人都生活在社会中,这是人类的社会性。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了解社会,适应变化的社会,解决各种问题,甚至用自己的创造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独生子女的社会情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2.2学生的身心健康应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学校教育不仅要注重书本知识,还要注重身体素质。在体育锻炼中,要培养学生的坚韧、友好、合作、民主、竞争的价值观。校园足球在今天得到大力推广,它的定位不仅在于增强身体素质,而且在于追求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学校教育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变成信仰。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阳光和樂观。热爱生活、自信、自尊、自强;包容他人,学会与他人相处好。
  2.3改善教学评价手段
  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在教学中采用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的多元性、互动性、动机性、诊断性和程序性;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强调与教学过程有关的态度和行为,评价对体育和健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体育技术的应用和体育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提倡“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
  2.4在教学中处理好两个结合
  2.4.1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文化教育是知识教育的扩展,它将教育内容从知识扩展到整个文化,它不仅强调学生应该学习静态知识,还应受到学科文化的充分影响,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更要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
  2.4.2学科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相结合
  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将实践性的知识点融入当教学当中。例如在教小学生求出圆柱的体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圆柱各个面组成的特点。指出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就是要走出学科知识教学的壁垒,把实践知识融入教学过程。学科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构建知识应用的真实场景,要建立学习共同体,营造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其中、并交流和协商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孟建伟.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转变[J].教育研究,2007(01).
  [2] Ernest,P.&齐建华.数学教育哲学[M].张松枝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03-2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7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