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作文是小学 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作文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显著的帮助作用。小学生因为自身年龄的特点,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在写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逻辑混乱、内容表达不清的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 生活化教学
一、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情境,并指定学生在特定情境内进行创作,在这种模式之下,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其无法用文字准确表达抽象事物,需要通过听觉、视觉全方面认知准确描写事物。小学教学的生活化模式可以促进小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将学习语文转换成生活的一部分,自然的从生活中接受知识,寻找知识。除此之外,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帮助小学生转变了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好基础。
二、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小学生的生活情景是进行写作的主要基础。语文课标要求小学生作文贴近生活,结合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将作文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的真实与活力,避免与生活脱节的空洞表达和抄袭写作现象。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鼓励学生通过自己视角来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活细节,并用语言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以此来鼓励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观察、交流的习惯,为作文搜集素材。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
生活化教学需要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并且形成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对社会、自然、人生独特的感受,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写作素材。比如在下雪的时候,很多学生会不自主的关注窗外情况,这时候教师不应该急于批评,而应该引导学生,可以提问学生在下雪的的时候太阳和云彩有什么区别,鼓励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看到的情景,这时候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自己所看到的情景进行不同的描述,在这过程中学生就完成了对创作素材的积累。
2.鼓励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结合,发现写作的美好
教师在生活化作文教学時应当将生活各种元素融入到创作过程中,如在讲解《雷锋的故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好人好事来进行创作,只有学生亲身经历并了解了这些事情,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文章,同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能积极反思自己,发现为人处世的道理。还有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时要求学生讲述自己最难忘的歌曲,学生需要写出难忘的原因,因为小学生的年龄问题,认知水平较低,文字功底比较差,没有办法准确描述情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不同种类的歌曲,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创作更生动鲜活的文章。
3.让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平台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的场所主要是学校课堂,而小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对较少,学业任务却十分繁重,这种现状就要求教师们合理利用课堂平台,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体验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生活。比如可以让学生扮演狼牙山五壮士,亲身感受主人公所处的情境,并且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做法,从而切实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将知识内化为自身体验。小学生学习的另一个场所就是课外活动,在这里笔者鼓励学生用口头或文字形式来分享自己的经历,这样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升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补,用文字或口语化的方式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将生活和课堂结合在写作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4.教师应合理评价学生作文
小学生作文主要来源于生活,但是由于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文章比较稚嫩,但十分具有童趣。这时候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小学生的作文,寻找作文的亮点并及时鼓励,可以在全班面前朗诵优秀作文,让全体学生学到其中的写作技巧,并且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除此之外,教师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明确指出,同时帮助学生结合文章来掌握相关知识,从而避免出现重复,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三、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能够帮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语文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教师应该坚持生活是语文的教育阵地,善于把语文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有效的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生特点,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为学生今后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明圆.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2017,(7).
[2]夏春梅.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J].教师,2015,(26) :61.
[3]车宝玲.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研究[J].文存阅刊,2018,(16) :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1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