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质疑、构建有效数学课堂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邓远雄
【摘 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有效的教学活动能激發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我们发现:结合现实生活,以问题为导向,围绕解决问题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探究活动,对于教师落实新数学课程标准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构建有效课堂是可行的。
【关键词】激趣;质疑;有效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250-02
为了检验教师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领悟情况,检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的落实情况,引导教师关注学生需求、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等,全力推进“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学——议——评——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建有效课堂,本期,我校举行了“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为主题的数学课堂教学比赛活动。
专题活动的开展,为教师展示自我、学习交流提供了舞台,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得目的。参赛教师协同本年级其他教师围绕这一主题在集体备课、个性修改、精心设计课件的基础上,为大家呈现了很多精彩的课堂教学。
这些课堂给我们很多启发,我印象最深的是:“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实施中,设计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去思考、去讨论、去展示,教师不能包干,一定要落实“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理念;关注学生情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课堂评价一定要到位。
一、立足学生现实设计问题,以激发兴趣为着力点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的这一环节,务必立足学生实际生活、贴近学生认知水平,选取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导入新课,以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
如五年级某教师执教的《容积和容积单位》,新课一开始利用媒体出示货运集装箱情景图,提出问题:“集装箱从外面量长12米,宽2.5米,高3米;从里面量,长11.8米,宽2米,高2.5米。它能不能装下体积是76.8立方米的货?为什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提出质疑:应该选择哪组数据进行计算?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一下就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选择哪组数据来进行计算这一问题更是让他们迫不及待的要弄个究竟。这是出示以问题形式的自学提示,引导心存质疑他们带着问题自学教材:1.了解容积的含义(什么叫容积)?2.计量容积一般用( )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的容积单位有( )和( ),可以写成( )和( );3.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容积?整个课堂学生呈现出渴望求知的热情,很多学生在静心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之后充满激情的参与小组的交流讨论中,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举手抢答,把自学收获、交流感悟逐一陈述,最后大家在师生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容积的含义、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关系,找到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方法和要注意的事项。
这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在于问题设置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全程充满激情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达到了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
二、解决问题过程中以活动为主线,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鉴于此,在本次活动中,参赛教师大都做到了以活动为主线,在活动中,扮演好自己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并为他们展示自我搭建了平台,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快乐、获取知识,感受数学活动的魅力。
如三年级某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先通过媒体出示敏敏同学生日的情景图,指导学生借助模具按照就上衣和下装进行搭配。学生小组活动中,一开始,有的小组活动是无序的甚至是茫然的,教师的放手促使他们在具体的探究中分好工,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与记录的同学相互配合,在参照其他小组的活动和老师适时地指点下,活动逐步变得有序;紧接着,提出具体要求: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如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要求的方法。学生在开始活动的基础上又进行新的探究,在操作中,搭配的方法由模糊变得清晰、由无序转为有序……最后的展示环节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能用自己的语言就搭配的方法进行概括,并总结出搭配多少种的计算方法。
这堂课,让我最感动的是:老师的放手,让孩子们在尽情地玩中获取了知识、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让他们认识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三、立足长远发展,关注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鉴于此,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就教师课堂评价学生进行了专项督促:要求参赛教师展示关注学生情感又特别是关注潜能生参与学习的状况的艺术。在整个活动中,听课教师围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角度就教师课堂进行点评,对于推动学校教师转变观念、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起到了促进作用。
如一年级参赛教师在执教《找规律》时,先随着音乐拍手游戏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接着借助媒体出示熊大过生日的情景图,引导孩子围绕熊大过生日故事的主线,经历挂气球布置庆祝现场、过桥、猜测花的摆放、变魔术、推导礼品盒密码等探究新知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活动。为了激励孩子全程参与活动,这位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非常到位的。如: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她走近学生,面对不安的学生提醒一句“你看,他们多认真”,及时提醒孩子遵守课堂纪律;面对孩子踊跃举手汇报,一句“你们真棒,表现非常勇敢”,激发孩子们跃跃欲试的热情;面对孩子有条不紊的回答,一句“你的表达非常清楚,老师为你自豪”,在肯定回答问题孩子的同时,又激励了其他孩子……
这堂课,教师的恰当评价,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孩子情绪高涨、战胜了心中的怯意,同时,让孩子们沉浸体验成功的快乐中,也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帮助他们树立了数学可学、能学的信心。
总而言之,反思这些课堂,我感受到: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以问题为导向,围绕解决问题这一主线,关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探究活动,对于教师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构建有效课堂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邓小华.问出精彩,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J].学周刊,2019,(10):100.
[2]唐雨梅.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构建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2):2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1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