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范骄骄
【摘要】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研究视角,立足新媒体时代背景,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出发,探讨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路径,希望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带去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路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而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为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时效性,高校必须要把握住新媒体时代中学生的价值诉求,探索全新的工作思路与方法。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
第一,整合性原则。新媒体时代中,高校开展心理真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线上心理咨询、辅导与线下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将传统教育与新媒体信息干预结合到一起,遵循整合性原则,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时代东风,建构“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全面提升。
第二,预防性原则。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事业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群体的物质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带来一定的冲击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大学生容易出现系列心理问题,如自我认知层面的问题、自我发展层面的问题,等等。如果在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呈现病态化的时候再去干预,往往为时已晚、效果甚微,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一定要遵循预防性原则,借助新媒体工具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进而实现“早教育、早预防、早干预”的目标。
第三,灵活性原则。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兴趣爱好存在差异,价值诉求各不相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情况也存在差异性。所以在新媒体时代中,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定遵循灵活性的原则,不仅需要把握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还要了解个别性心理问题,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心理辅导干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
二、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一)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教育体制改革深化落实背景下,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使得高校办学实践中学生管理的压力不断加大,学生的内心压力也不断增加,于是诱导了各种心理问题。所以,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心理教育引导理念,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诉求与行为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建设心理咨询网站,通过网站为学生推送心理教育知识,在网站上可以设置心理健康测评模块,并且配置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学生可以通过账号登录的方式进入互动平台,针对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在线咨询,也可以以匿名的方式留言咨询,教师根据相关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打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时间与空间双重限制的尴尬局面,同时,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内心苦恼,从而提高心理干预与辅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网站中,教师可以定期上传和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载课程,学习相关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有效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心理教育的相关信息,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干预,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当代大学生在春风化雨的感化下健康成长。
(二)完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网络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说网络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虽然网络舆情在缓解学生压力方面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利于学生宣泄内心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但是,也必须认识到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与开放性特点,新媒体信息是海量化的,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不能否认一部分新媒体信息是虚假的、低俗的,如果大学生显卡入其中、无法自发,将全部情感精力都放在网络上,在回归现实生活的时候势必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这就警示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新媒体资源开展网络舆情活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化、常态化、立体化。这就有需要高校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仅需要充分发挥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作用,同时还要将分管学生工作的教师整合到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当中,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深入学生群体中,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及时感受学生的心理动态与思想变化情况,总结出普遍性问题开展集中的心理辅导,发现各别问题开展个性化辅导,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另外,需要在辅导员的协助与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团委干部、班干部、党员等作用,构建长效性的干预机制,师生协作,确保线上线下的同步进行、平行发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构建时效性的学生心理健康
预警机制。教师针对学生心理情况,要对心理问题的性质做出科学的界定,如群体性心理问题、个别性心理问题等,之后制定针对性的辅导教育对策,如针对群体性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予以解决,而针对各别问题,可以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工具进行辅导教育。
(三)构建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如果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放在病态化心理问题的引导或者辅导上,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势必是“小众化”的,从而也就会忽视大部分同学,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效能的提升。从本质上来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一种发展性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少部分病态化心理展开教育辅导活动,更为关键是通过长效性、常态化的引导、指导,预防全体大学生出现病态化心理、消极心理,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在客观上要求高校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积极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打造互动性强、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开拓学生自我成长的互动模式。新媒体时代中,高等教育将会朝着开放性、自由性的方向发展,学生管理的方式与模式也会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活动逐步小团体化。所以,高校一定注意宿舍文化建设、团体心理辅导,同时要发挥朋辈心理干预的功能,引导当代大学生在集体中健康成长,充分感知集体美好的基础上,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舆情习惯。大学生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外界因素对其心理成长将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面对扑所迷离的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往往会迷失自我,所以学校一定要引导学生认清媒体与网络的本质,帮助学生展开是正确的网络舆情,使其在新媒体时代中能够明辨是非、把握自我,提高情绪调节能力,逐步养成自律、自醒的心理意识。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集中遵循整合性原则、预防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完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文君.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现代化,2018,(17) :161.
[2]刘刚.新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办公自动化,2018,(08) :40.
[3]黄鹏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1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