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教学中学生水感培养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游泳可提高人体肺活量、改善肌肉功能系统,同样可增加皮肤血液循环系统,增强人体抵抗力,鉴于众多游泳运动优势,游泳教学已在众多高校课程教学中得到应用,很多学校也已将游泳教学视为必修课程之一。当前,游泳教学环节中对于学生水感训练缺乏,更多的重视游泳技巧和技术动作,基于此本文以游泳教学中学生水感培养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游泳教学中培养学生水感重要性,并针对性地提出高效训练方法。
关键词:游泳教学 水感培养 重要性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b)-0062-02
游泳教学理论中对于水感的定义并不是很统一,同时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游泳教学水感培养逐步得到重视,这从一方面反映了在游泳教学中已经将学生水感培养最为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内容进行教学[1]。虽然现阶段,很多学校已经将游泳教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教学方法不科学、水感培养方法枯燥乏味等,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同时也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降低。
1 学生水感培养在游泳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字面含义上分析,水感是指学生对于水的感觉和体会,其是在游泳过程中产生的对水产生的直接感觉,从相关文献分析中看,水感同“乐感”等,是一种人体感知,这种人体感知可以是天生就具有的,同样也可以在后天实践中习得。
当前,很多学校将游泳教学作为体育必修课程,一方面反映了游泳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游泳已经成为学生热衷的体育项目。但是从实际教学实践中看,学生游泳基础造成个体差异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学生的水感不同造成的,因此在游泳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水感培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例如阻力、浮力等,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游泳技能,并高效提升体育科目的学习成绩。在游泳水感培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理论和实践,让学生在水中调控身体,进而凭借对于水的直觉来纠正自身动作,进而强化动作要领,逐步培养学生水感[2]。
2 游泳教学中学生水感培养训练方法分析
在游泳过程中,水感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与外界水体的温度,学生自身身体的平衡力和身体状况具有重要的关联,因此对于初学游泳的学生而言,如果水感好,则会通过自身手臂、胳膊、脚等对于水的触觉来感知和判断自身平衡,同时可判断出各身体部分在水中的力度是否均匀,并对在水中的用力状态进行评估。因此,在初学游泳过程中,学生要熟悉水环境,学习自身身体对于水的感知能力,即提升水感。培养学生水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做好准备活动,降低学生“惧水”心理
对于初学游泳的学生而言,产生“惧水”心理的现象常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游泳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游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变化,借助准备活动,适度的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打心底了解自身对于游泳教学的兴趣,大幅度的降低学生的“惧水”心理。因此,为减轻学生“惧水”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水感,教师在游泳教学中应做到:其一,课前合理制定教学设计,树立教学目标,在课堂前几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准备活动,教师可以直接讲解理论,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形容游泳的过程,让学生从中感知到水感培养的重要性[3]。例如,教师可以将人体在水中游泳的状态比作“水中浮体”,并进行动作演示,例如蹦跳、爬行等,让学生下水进行模仿练习,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了解自身水体水中的状态,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平衡,提升身体的调控能力。其二,在学生模仿完教师指定的动作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呼吸方法的练习,主要包含呼气和吐气两部分,在掌握好基本的呼气、吐气要领后,逐渐的增减呼气与吐气之间的时间间隙,增加呼气、吐气的动作频率,如“3s—5s—10s”,同时要按照不同学生水感适应性,在完成岸上的呼吸模仿训练以后,可再次引导学生在岸上将头部伸入水中,采取与岸上训练过程中相同的节奏进行呼气和吐气,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消除学生的“惧水”心理,还能够让学生对于水中呼吸有良好的体验,
2.2 培养学生在水中的本體感觉
当学生在水体中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此时身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压力等作用,影响身体重心的位置,同时相对应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也会发生变化,使得学生感受到与陆地完全不同的触觉和状态,此时最好的锻炼方法就是结合自身的本体感知水体的浮力、重力等,让学生感知在水中向前动力的来源,并通过感受水体环境来控制好自身在水体中的具体位置。主要加强学生水中本体感觉的方法有:其一,由教师引导进行水中划水手部、胳膊等标准的划水动作,学生在水下进行模仿训练,具体动作要领中应掌握两手同时握拳及一只手握拳[4],另一只手不握拳的交替动作练习,这样可高效促进学生在水下获取动力;其二,在水下游泳动作的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减小肘关节的运动幅度,同时应尽量将手臂伸直,在手臂划水的过程中,缩短手臂划水过程中的路线,从而感知水体的阻力和动作的流畅性,并根据不同的划水路线来变换对应的划水姿势,从而针对水流的变化感知和分解动作要领,增强学生在水中划水过程中的本体感觉,进而培养学生水感。
2.3 借助游戏进行分组合作练习
对于初学游泳的学生来说,其自身学习兴趣并不高,加上水感不强,容易导致学生在游泳学习中产生一定的厌倦心理,因此借助游泳环节,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基础进行分组,进而提升学生自身水感。游戏教学主要方法如下:其一,开展水中环抱追逐类游戏。引导学生在水中利用不同的追逐动作,例如单脚跳跃,双脚离开水底等,用双手环抱身前的同学,并抓住前面同学的一只脚,一同向前跳跃一段距离,并展开比赛,看哪些同学在水中的跳跃距离最远;其二,在水下进行谈话类游戏,主要是引导学生将头置于水下,进行谈话游泳,谈话的形式可以是猜拳,主要施行三局两胜制,获胜者可以首先出水,输的一方要背胜的一方在水里走一段距离,提升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同时游泳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对于消除学生的“惧水”心理具有重要作用[5]。
3 结语
综上所述,游泳教学中学生水感培养的方法是多方面,多样性的,因此应针对不同的练习方法进行适应性的组合和改进,这样才能够提升水感培养过程中技术动作的流畅性,多元化角度增强学生的水感培养力度。从理论上分析,学生水感培养是游泳教学的第一步,不仅能够高效的减轻学生“惧水”心理,同时能够切实加强学生对于水的感知能力,使得学生从游泳运动学习的角度促进和提升“人与水”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以学生游泳教学中水感培养理论为重点,论述了学生水感培养在游泳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学生水感的措施和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成.水感培养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作用及其方法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6):23-26.
[2] 陈文婧.循环训练法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9):130,132.
[3] 张润平.高校游泳教学中对学生水上自救救助技能培养的方法与必要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228-229.
[4] 张楠楠.加强高校学生水感的培养对高校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3):11.
[5] 刘灿模.对游泳水感概念的归纳分析——兼论水感教学训练的实施[J].科教文汇,2009(2):116-1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6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