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听,说,读,写”是四种基本的语文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说”所获得的重视程度和“读写”却相差甚远。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何在?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实现四种能力培养的并行不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这是本文试图要阐释和解决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说话能力 培养
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毋庸置疑,“说”是语文教学中一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从当前的语文教学来看,最忽视的应当是“听说”了。
“说”作为四种能力目标之一,指的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即表明自主观点、表述自我感受、描述事务性状、过程及与其他人进行口头沟通的能力。古今中外,语言与思想的成功教学都是十分注重说话的能力培养与训练的。儒家文化的先驱——孔子,对弟子进行教育主要采取的就是口头(说)沟通、论辩;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也是在谈话式的追问中对弟子进行碰撞与启迪。可见,“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现行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什么偏偏把“说”的能力培养与训练这一项忽视了呢?
我想,以下几点恐怕是主要原因:
第一,高考指挥棒的威慑
作为语言教学,外语尚有听力考试,甚至口语加试的做法,但作为母语的语言,在高考大纲要求中,只有读与写及基础知识的笔试。因此,事实上以升学率论教学成败的中学语文教学自然也就被迫采取了最“近视”的功利态度,忽视“听说”,甚至放弃“听说”,主攻“读写”了。
第二,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一元化的价值观念的束缚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和一元化的价值观,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学生必须听老师的,学生的观点必须符合老师传授的一元化的价值观念体系的要求。既然学生必须听老师的,既然价值观念体系是一元化的,学生自然就没有必要自主思考,老师也就自然没有必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表达了。
第三,简单与省事的教学心理
当然也有老师受前两点的束缚不太深,但是真正要在课堂中应对学生千变万化的个性表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比较而言,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按照统一的观念模式未孝学就简单、省事得多。更何况,还要面对只关注“读、写”能力的考试成绩的压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算了了吧。有了以上情况的约束,“说”的能力培养与训练,又怎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就学生而言,语文课的学习中“说”的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是他们在今后生活、工作中最为受用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促进高中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呢?
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打破师道尊严地从教观念和一元化的价值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促进者的课堂教学模式
任何一个老师面对任何一个学生没有绝对的权威优势,无论在人格上还是在观念上不是如此。这是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思考,自我感受和个性表达的前提。再者,要以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念面对学生的观点。面对同一事物、同一段具体的文字,不仅相同的感受和思考在表述上可能会有不同,更有可能的是,面对同一事物、同一段方字,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老师不仅没有必要强求或教导学生与自己的表述相同,而且应当包容其至接受不同的学生从不同层面产生的不同的见解与感受。例如:面对《愚公秘山》的故事,教学的目的在于学习愚公挖山不止,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有的学生却认为挖山不如搬家来得简单省事。这个观念本身肯定没有错,教师不仅不应否定,而且应该充分肯定。同时,我们应当抓住机遇,抓住这一矛盾点诱导学生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积极争辩,主动表达。最后,老师再作适当的小结,提示前者是执着追求目标的精神弘扬,后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两者是可以统一的,方法的探求本身也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更何况,当原则性的目标一旦确定,坚持不懈的精神是第一位的。
第二,打破课文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话趣
教材中选的课文只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并非语文教学的目的本身。真正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激发兴趣话趣角度出发,跳出教材教学的束缚。对必选课文紧抓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教学。从学生主体感受和思考出发,谈体会、谈观点,这是语文课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愿意开口表达的关键一步。没有这一点,任何所谓的成功教学,都是忽视甚至无视学生主体性的作秀而已,長此以往语文教学就会虚脱。例如:在上《天山景物记》一课时,学生阅读之后,有同学对牧场是红色的这一描写很感兴趣。“牧场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一话题的提出,让我改变了这课原先的设计,以学生的兴趣话题为引子,转入讨论景物特征的捕捉与描写。学生们讨论时,众说纷纭,老师不必在意他们表达是否准确,其至不必在意他们表达是否正确,说错了没有关系,关键是首先要让他们说。
第三,打破课堂局限,多角度多层次开展说话训练
课堂内外,多角度开展有关活动是让学生更多层面锻炼“说”的能力,体验“说”的进步.增进“说”的信心的有效途径。我们老师们在做这个训练的时候,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比如我曾让学生复述故事、背诵一些精彩片段、看图说话,当天新闻播报、自我介绍或描写班上的某个同学的肖像.叙述身边的热点话题,然后让他们发表见解,主张,引发争论,鼓励学生利用自习课自主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再由学生自评,并作点评发言……这些形式多样的训练既可改变学生的口味,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思维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具体描述事物的能力及说理能力。
第四,打破试卷评分的局限,把发言纳入语文成绩的综合评定
“说”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把“说”的训练情况纳入语文成绩评价的一个方面。为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我告诉学生,语文成绩包括平时课堂发言,包括自荐课文理由的发言,也包括演讲、辩论等活动的成绩在内。再在同学中征集口头表述的评分方案、竞选评分员,并由学生对口头表达的课堂内外活动情况作阶段口头评述。
应该说,一个阶段尝试下来,学生“说”的兴趣及能力有了些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兴趣。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需长期养成的,能力的提高则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语言是生活的工具,“说”是语言最为频繁的使用方式,职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秀英.浅谈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J].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2007.
[2]魏东.说话能力和说话教学[J].滁州学院学报,1999.
[3]宋芳成.农村高中学生说话能力调查与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0523.htm